大戏法【阳光读书】陈雨思:德不孤,必有邻——读《苏东坡传》后记-语文湿地

    【阳光读书】陈雨思:德不孤,必有邻——读《苏东坡传》后记-语文湿地
    德不孤,必有邻——读《苏东坡传》后记
    文/陈雨思

    阅读此书,时读时辍,始于春,止于夏,综计前后,行将三月。读罢此书,我想这句“德不孤,必有邻”用在苏东坡身上再合适不过。
    他年少时便才名远播,虽因欧阳修之故未得状元,但实有状元之才。金榜题名不自由毋宁死,春风得意派拉蒙掠夺者,一时风光无限。然而好景不长,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写诗讽谏朝廷,于是被敌党小人缠上,活生生被扣上“大逆不道”的罪名金叶石菖蒲,因一起“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幸而有太后庇佑不至命丧监狱,出狱之后屡遭贬谪,先后被贬于八大州。一生漂泊,居无定所。
    但苏东坡何许人也,岂会因此消极堕落?他为人所熟知的除却一身才华,便是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林语堂先生曾在序言里这样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酥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这真是对苏东坡最为精妙的概括。
    即使他屡次被贬,却也仍然时时关心民生。他用他的行为表明他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被贬谪黄州时,对当地百姓因贫穷而杀死婴儿的情况甚为惊骇,写信给太守,呼吁制止杀婴。元佑七年,南方洪灾,百姓衣食无依。而因为青苗法的关系,他们还背负重债,债主是朝廷。东坡亲眼看到这种情景,夜不能寐,接连七次上表太皇太后,请求宽免贫民的债务。还有诸如:修水利,建医院,舍药方,筹资赈灾等。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曾对他的弟弟子由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妖道练气士。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此话他并未说过头,在他被贬海南,遇赦回到北方时,知道章惇获罪流放,他给章惇之子复信,“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章惇迫害元佑党人最厉害,他见苏东坡被贬黄州依然生活得很好,于是就上表皇帝要求把苏东坡一直放逐到海角天涯的琼州(即现今海南岛)。旅途中不准坐船,到达目的地又不准住官舍,东坡不得不结茅而居。而在之后火线反击,章惇获罪被放逐。东坡对他的态度是何等的宽容,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因他伟大的道德精神,所以即使处处被朝廷打压,遭敌党小人排挤,身边却也不乏好友和众多仰慕者。何美璇其中有件十分有趣的事,宋代一学者章元弼对苏东坡极为崇拜。他本人长得并无足观,却娶妻甚美。婚后,妻子发现丈夫整夜读苏东坡的诗,对妻子不甚理睬。后来,妻子终于不能忍受,对丈夫说:“你爱苏东坡胜过爱我!好吧,那便休了我吧!”于是,丈夫便把她休了。苏东坡的魅力之大可见一斑。
    苏东坡无论被贬何处,都会受到当地百姓甚至是官员的爱戴,在他被贬黄州时,写下了一首《满庭芳》,其中有词这样写道:“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可见,林语堂先生评价的那句“百姓之友”很是精确。也曾有官员因为和苏东坡的关系比较亲密而遭到小人的迫害,但这也依旧抵挡不住那些人对苏东坡的喜爱与仰慕之情。他曾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浩然之气皮口吧,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我想,这句话用以评价他同样合适。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行舟郑宸。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病逝的前两个月,苏轼遇赦北返,他写下了这首诗,这是他对自己后半生做的一个总结至美前程,一字一句晟世青风,细细读来,未免使人心酸。他入世出世,又出世入世,在宦海中沉浮,遗世而独立。尽管一生坎坷,被贬了大半个中国,但他却依旧乐观幽默,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忧患来临,一笑置之。多年来交友无数,因此行遍天下,便也知己遍天下。这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

    附游记二则:
    未到千般恨不消——游三清山
    文/陈雨思
    苏轼曾有诗云: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据传此诗可作两种解释,一则是说这些景点不过是徒有虚名,二则是说这些风景果然如传闻般美丽。而此次三清山两日游,给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后者所说的“果然如此”。
    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往三清山,到达之后,在山脚下租了两顶帐篷,背好行囊便开始登山了。因为想要饱览三清胜景,所以一开始便选择不坐索道上山。
    买票进入景区之后,一道长长的阶梯映入眼帘,这些台阶全部由青石板搭制而成,石阶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日光下射,透过林间树叶,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层层石板高低不平,时而宽时而窄,上面还长了些许青苔,透出湿冷冷的阴气。此山比预想中的要略险一些,加之身上绑着装备,手上还拎着饮用水和吃食,所以前行得比较艰难。不过才走了十几分钟,便都开始气喘吁吁起来,而此时我身上的衣裳也早已被汗水浸湿了。
    就在大家登山的兴致逐渐被这层层阶梯吞噬之时,我们遇上了一位来自河南的大哥。
    他身形健硕,背着一个专业的登山包,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走着。我们上前与他搭话,闲谈间得知七金尸,原来这位大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背包客,每周都会去不同的地方旅行。而他此次登三清山,背着的是一个约摸四十斤重的包,着实令人敬佩梦醒覆雨。
    我们带着这份敬佩,继续一路前行,步子虽缓且难,却也赶在了日落前到达了最佳露营地——三清宫。
    此时日光消散,天色渐暗,山上气温逐降,山风乍起,一股寒意袭来,于是我们稍作洗漱便钻进了帐篷。躺在睡袋中,打开帐篷最外一层,眼前是满天繁星。夏日凉风透过薄薄纱帐缓缓吹来,将手覆上纱帐,一阵凉意拂过掌心。思绪渐渐飘向远方……使人昏昏欲睡。
    次日早晨五点,朝阳已然升起,我们起身洗漱收帐篷,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我们沿着阳光海岸栈道,一路游览。朝阳停于远处山头上,天边的云霞泛着淡淡红光,立足于栏杆前,眺望远方群山今夜不设防,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忽听得山中一声长啸,顺眼望去,原来是一位大叔,看他轻松愉快的模样,仿佛这一啸令他吐尽心中郁结之气一般。
    游遍此山,令人不住感慨,三清山真不愧有“小黄山”之称。这里有刚劲多姿的“巨蟒出山”;有憨态可掬的“猴王献宝”;有秀发披肩,温婉动人的“东方女神”;还有“老道拜月”、“三龙出海”、“葛洪献丹”等数不胜数的奇珍异石。更有“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青松,和“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杜鹃,以及其它种种不知名的自然植物。宛如一座宏伟的自然博物馆,令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恶妻在身边。
    未到千般恨不消——三清山。幸好,我来过。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陈雨思
    今日晨起,阳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窗外一片明朗之景。遂连忙起床,邀三五伙伴,一同出门晨跑。
    户外空气清新,慢跑于两田间的小路上更觉神清气爽。我们一行人一边欣赏着这无边春景,一边惬意地跑着。云与群山倒映在水田上,如一面透明之镜。未几,春风乍起,水田上澄波粼粼,作皱毂纹,煞是好看。
    一路向山中跑去,风景如画卷般缓缓铺开。
    远处一座古老的寺庙屹立在眼前,残旧的朱檐画角在空中展开。跑近时,隐约可见寺庙内的案前点着几盏烛火,被老僧虔诚地供奉在神明前。寺前溪边,草木丛生,两岸的桃花与杨花随风落下,坠于清澈见底的溪水上,而后缓缓地流向远方。怪道古人常言:轻薄桃花,水性杨花。大戏法就这样荒诞且漫无边际地想着,想着……
    突然之间,黑云四垂清歌之胤礽,阳光尽收,烟雾纵横与群山之间,万翠浓滴,众山如惨妆美人,蹙黛垂眉,隐隐有落雨之势。此时,脑中竟想起了苏东坡的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霎时间,体内仿佛充满了能量,更加兴奋地向前跑去。
    跑至回程时,身上衣物也早已被汗浸湿。汗从额头滴落至鼻尖,最后滴向地面,而就在手擦着满脸的汗时,内心涌出一股成就感。于是下定决心,再不会如从前那般随意荒废跑步,我要就这样一直跑下去。
    结束之后,归去之时,既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简介:陈雨思,江西省铅山县黄岗山学校语文教师,语文湿地栖居者。爱语文蝙蝠女侠,爱阅读,爱写字。座右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欢迎赐稿:tougao@yuwenshid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