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二中【随笔】西安印象-子木话心
-
【随笔】西安印象-子木话心
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热,天气热,旅游热,处处是人,每个人都满头大汗。然而,遥想千年前大唐王朝时代的长安城,很有可能比现在的西安还要拥挤千本樱简谱。
大唐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雄霸南亚,声名远扬,亚欧各国有识之士为学习大唐的科技文化都涌入了长安城,据说,这些海外驴友可以享受大唐王朝为其免费提供的食宿和往返的路费。
惊讶吧!一个国家是要有多么强盛才会如此慷慨。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越是强大我爱草食男,就是越是开放和包容。
当你打开中国地图,从乌苏里江到帕米尔高原,从漠河到雷州半岛,中国大地的“原点”在哪里?——陕西的西安!在几千年古老的中国人的心中,这里就是“天下之中”袁语昕。现如今,西安依然是中心,中央电视台每晚7点报时的“北京时间”,就是西安时间!
我不是西安的旅游宣传大使,但身为华夏儿女,对这个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周秦汉唐兴起之地有着不是故乡却犹如故土的情感。下面我就带领你们领略古都西安的厚重、博大与包容。
西安的第一站,一定要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因为在这里你可以对陕西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之后,你再去其他景点,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认知,看起来也就不会走马观花。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进程,承载着时代的密码,承载着人类发展的烙印和浓烈的情感。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文物共有一百七十多万件,主要分为西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唐代金银器和唐墓壁画这四大类别。
我拍的照片很少,因此只能挑几个有照片的分享:
这只青铜大鼎,被放置在博物馆进馆后最显眼处的“国宝厅”,“国宝厅”是今年5月新增的设置,据介绍国家级文物会放到这个展厅来巡展,“国宝厅”的第一位嘉宾就是上图这只淳化大鼎。
这件青铜鼎是我国所见西周早期圆鼎中,体量最大,也是最重的,可惜没有铭文(一般情况这类青铜鼎都是有铭文的,可以记录铸造的原因,或是一段历史事件等),只好根据表面纹饰,命名为“牛首夔龙纹鼎”,后来因为它出土于淳化的一个什么村,就更名为“淳化大鼎”。我不太喜欢这个名字,它不如“后母戊大方鼎”(我们小时候书上叫“司母戊大方鼎”)那样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所以铭文很重要,“后母戊大方鼎”就是因为它的铭文中有“后母戊”这三个字而命的名。
上图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我在去西安之前看的一本《如果文物会说话》里面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文物,惊叹并非它身上精美的葡萄花鸟纹,而是它在结构上最为巧妙的一个部件——同心圆机环,这个部件可以自由转动,放置香料的部件叫作金香盂,由于机环和金香盂重力的作用,在随身佩带和焚烧香料以熏蒸衣物时,无论球体如何滚动,金香盂总能保持平衡,里面的香料不致洒落。
这样一件构思巧妙、设计精美,兼具实用性和科技性的器物,虽然只是一件皇家贵族的玩物,但其蕴含的科学原理却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据说,直到近千年以后的16世纪,欧洲航海的罗盘才出现与这件银香囊设计原理类似的“万向支架”。
如果你去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讲解员会告诉你有1个跪射俑的真品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喏,就是上面照片里的它了。再上面那张铜马车位面旅行指南,倒是一件复制品,而且是缩小版的。
馆内的陶俑除了秦朝的,还有汉代和唐代的,但相比之下,都比较小,像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样规模庞大,而且完全按照真人的标准来制作的陶俑,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最后这件文物,名字叫“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它引起我好奇的原因是,它是如何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内18件国宝级文物中唯一两件不能出境展出的文物之一溪水湾。光看它的外形、材料、制作工艺,似乎在唐代不足为其。看了它的介绍,才知道,这件银壶是大唐王朝的兴衰最好的见证,见证了历史的转折点。
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上岳村。唐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生日时,就会叫这些舞马跳舞祝寿。领头的舞马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而这种祝寿活动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永远地销声匿迹了。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就由这只银壶承载了下来。
古往今来,一个物件,即使看似不起眼,却可以承载历史的厚重。只是,在惊叹古人精湛的技艺、对文化的传承之余,天津二中我又在想,千年之后,我们现在这一代人,可以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些什么文物呢?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西安必去的景点,没有之一。但是也有人去过之后,觉得不过就这样吧,没什么可看的,人又多,里面又热。我们此行并未因为别人的评价就降低了对它的期望值,事实上,在去过之后,我们一家人仍然认为,西安之行,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最为震撼的,如果去西安只能选一个景点,那么秦始皇陵兵马俑必定是首当其冲的选择。
在说到兵马俑之前,王敏彤必须要先说说秦始皇陵豫北监狱,据《秦始皇陵与兵马俑》这本书上记载,秦始皇陵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仿照当时都城的样子设计建造。当然这里说的面积只是目前考古学家已经探测到的部分,我们去西安是看不到秦始皇陵的真面目的,也看不到整个陵园的全貌。据讲解员说,在这一百年内,秦始皇主墓区是国家明令不开挖的。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上面这张图中间回字型中心偏南的那个划了好多圈的位置,就是主墓区,从外面看是一个凸起的封土,但我在兵马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到这个大大的封土,只能看到一片连绵的骊山。我在网上找到下面这张图片,这个金字塔型的土山包就是主墓区上的封土。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我们现在能看到只有兵马俑的三个俑坑,在上面平面示意图中偏左侧,标注为“8”的几个蓝色小方块吹沙填海。说它们是小方块,实则是与整个秦陵相比。而就是这么几个小方块的发现,已叫世人震惊。
秦俑三坑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其中一号坑最大,已发掘的也是最多。一号坑内主要是武士陶俑、陶马排列而成的长方形军阵,可以理解为战场上冲锋在前的部队。已发掘的面积估计一半不到,但相比二号坑和三号坑,这里算是多得多了,所以要看兵马俑,以及感受它的阵势的就只在这个一号坑了。
但是因为隔着一段距离,很难一个一个的观察,书上说陶俑千人千面商海谍影,神态、体态、心态各有不同,甚至连发型、发丝、胡须都各有千秋,绝无雷同。感叹2200年前的秦人,在陶俑的塑造上匠心独运,让今天的游人感到千篇一律之中又蕴含着千变万化。
一号坑后面一半还没有发掘的地方,现在用作陶俑的修复工作,以前是要运出去修复的,现在采用现场办公,由于一号坑遗址博物馆建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没有安装空调,而现在由于房屋的构造无法加装了,所以一号坑是最热的,现场办公条件也是比较差的。一个陶俑的修复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这项工作考验一个人极大的耐力。
二号坑、三号坑发掘的较少,坑里的陶俑尚未修复,也就看不出书上所说的布局。但可以从旁边展示柜里的陶俑推测出,二号坑里是多兵种的集团军,由步兵、车兵、骑兵、驽兵组成的混合作战军阵。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和战车,都同原物一样大小。陶俑平均身高185CM,书上说是秦代人实际高度,但是讲解员说实际上秦代人没这么高,是因为秦始皇好大喜功要求把这些陶俑做高大一点,并且说因为秦始皇自己是单眼皮,所以这些陶俑都要做成单眼皮,不能比他好看。讲解员的说词有点太夸张,完全是个人揣度。《三国志》上记载诸葛亮和周瑜都是身高八尺的呢,差不多近190CM,而且秦代注重军事,军人都是要严格挑选的,所以平均身高185CM再合理不过了。
不过可惜的是,兵马俑曾遭大火,相传是项羽烧的,兵器也全被项羽的人掳走了。所以我们今天看不到那时制作精良的兵器。我们不能简单地给项羽的这个行为下一个定论,当时真实的历史很难考究,然而这样的遗憾,在小朋友的心里很快就成了一种愤怒,愤愤地说:“如果我在那个时候,我就要假装成一个士兵,悄悄地把项羽杀了,这样就阻止他做这件事了郭纬!”我们家的嘟先生倒的确有卧底的潜质。
西安因为曾是十三朝古都,所以城池的建设方方正正,城内道路也是横平竖直。明城墙是你走在西安市内东来西往常常会穿梭的标志性建筑,一圈城墙,外围一圈护城河黑飞子,这是城墙的标配路太弯歌词,苏州的城墙也是如此。只不过,西安的城墙保存维护地比较完整,而且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西安的明城墙之所以让人觉得雄伟,是因为它的厚度(宽度)大于高度,高12米,厚度却有15-18米。古代没有大炮,只有刀剑这种兵器,根本不可能冲破这么厚的城墙。
城墙一圈近13公里,如果你要上去走走,嗯,还是骑自行车吧,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上去,都可以租还自行车。在城墙上骑行倒是一种别样的感受,我们家的小朋友不满10岁,不准骑车,为此,他懊恼不已,他一直觉得自己的骑行技术是一流的。但这个遗憾倒也留给他一个再来西安的念想,我们约定,等他满10周岁的那个寒假,一定再来西安,骑一圈西安的城墙。
来一座城,总是要寻觅她的美食,西安的美食以面食为主,较有名的回民街、永兴坊,可以去逛逛,我们这次只去了回民街,基本以羊肉泡馍、肉夹馍、烤羊肉、凉皮为主且绣眉如墨,看上去各家的口味也差不多郑云灿。牛羊肉可以尝尝,至少是货真价实的肉。其他的特色美食,不是我们南方人能吃的惯的,尝尝就好,不要抱以太大的希望。正如西安人自己讲的“我们这里的菜毕竟没能挤入八大菜系裹挟的意思,所以口味就将就点吧”网络天才,哈哈,西安人倒真是实诚的很呢,这是他们骨子里的自信王泽瑞,他们就像这座古老的长安城阿美泰克,热情、开放、包容。
最后推荐几本关于西安的书,在你去西安之前对她有个初步的了解,再去时,便可以细细地品味了,算是你提前做的攻略。如果你就是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去西安这类有着历史厚重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就请个导游吧。
- END -
甦
一个喜欢写写画画
偶尔发发呆做个白日梦的
没有做过个案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