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dy电影网【视频】楞伽经54: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妙法莲华修习苑

    【视频】楞伽经54: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妙法莲华修习苑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楞伽经(二)07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二)07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250页,中间黑字体的经文,我们昨天解释到这一段,刚好时间到,那么我们今天再从这个地方,重复地解说一次,先念一次经文:【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
    这一段的意思啊,在解释我们的心不了解真相,有时候,一时俱现,有时候,次第而显现。则彼愚夫,心中所现的不真实相,就像什么呢!这一段是指愚夫,没智慧的众生,心所现的不真实相,乃是,所现的是什么相呢?譬如海波浪,也就是海水中所现的波浪曹德信。又譬如镜中所现的这个种种的相,镜一照,像就现前,以及梦所现的境界,都是不实在的。那么,上面的比喻,是海波浪、镜中像及梦,这是一切俱时现,也就是众生之心跟外境,也常常同一个时间所俱现,同时显现。那么,众生心境界亦然,就是众生的心与心外的境界,亦然,就是亦常如是一时而现,亦然就是,也像上面的比喻,同一个时间会显现。
    接下来,但有时候呢,境界不具故,但有时候,这个境界的因缘,没办法一时具足故,这个时候,外境便次第业转生,这个业,当然指的是业用,那么醉鹅加盟,业用有因缘果,当然就是逐渐令诸识产生,因而展转生起。识者识所识,什么叫做第六意识,是怎么生起的呢,说:识者,这第六意识怎么来的呢,识所识,就是了别前五识所认识的,所缘的落下的影子。
    接下来,意者意谓然,那么,什么叫做第七意识的末那识呢,意者,什么就是第七意识的末那识呢,意谓然,这个意就是心意,谓然,然就是如此,因为看到了假相易视网,就误认为就是这样子,不了解因缘生,也不了解刹那生灭,也不了解体性本空的道理,所以,意谓然就是,嗯,就是如此嘛,所以,凡夫有凡夫的修行白应菲,那么,执着的人有他的~,修行人有他的执着的角度,还不到佛的境界的时候,就什么众生,九法界的众生,都仍然有微细的执着。五则以显现,什么是前五识呢?前五识就是显示,现,就是现量境界,就是现在前面的,叫做现量境界。无有定次第,因为前五识是显示的现量境界,怎么样?虽境前后转生,所以,因为有时候因缘不具足的时候,他就次第而生,说:无有定次第,也就是没有一定的次第。
    【注释】“一切俱时现”:“俱时”,即(就是)同时。此谓:如(就像)海浪、镜像、以及梦境一样,众生之心与外境亦常如是一时俱现。所以,如果根器利的人,在心性一时俱现的那一刹那,悟到了究竟无相,真如就显现了。“心境界亦然”:“心境界”,为众生心与心外境界。我们总认为,外面的境界是离开心的,跟我们肉体是没关系的,其实万法都是识心所现,因此,众生心与心外的境界,也“亦然”,即(也)亦常如是一时而现。“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上面两句是说一切因缘具足的时候,则(那么)内心外境便一时俱现。这两句是说:然而有时候境界、因缘不能一时具足的时候,此时外境便次第引起业用,而逐渐令诸识展转生起。
    “识者识所识”:以下四句偈为阐示前七识生起之次第,诸位,次第就是代谢的名词,就是因缘果的代名词,如果是圆顿,它是绝对,它是一真,它是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那么有次第,就表法,就是生灭,因此我们就知道,佛的最后一刹那,是没有次第的,什么叫做圆满?什么叫做圆顿?很容易了解,圆顿,就是没有任何的缺陷,那么,有次第是引起的因缘果报的相,这个就是生灭,不究竟的意思。及其得名之原因。“识者”,是指第六意识。“识所识”,上一个“识”是动词,了别之义。“所识”,是第六识所了别者,指前五识。全句之义为:所谓第六意识者,是因为它了别其所了别的前五识,故(所以)称第六意识。(因第六识简称识,“识”即(就是)了别之义。又,第六识最大的功能及特性,即在识别,故称为“识”。)在这里,为什么还强调功能以及特性,因为八个识都有它的执着分别,都有,但是就功能来讲,以第六意识最强,因此把它归类,归类以后呢,就比较好解说,要不然每一识都有执着跟分别,那么就不晓得一三四五六七八这怎么分的,怎么解读了,因此陈尊佑,解说方便,以功能强的为代表,并不是说眼识,它就没有分别跟执着,也不是这个意思,是说:它的分别跟执着的,微乎其微,也就是,它看的是现量境界,第二念,第二念补上去,就是分别,譬如说:我们眼睛看到了钱,这第一个念头,那是眼识,第二个念头,哇!这个是现金耶,第三个念头,强烈的执着,喔,这是我的,这样子,别人都不可以分,然后那个贪爱的念头,种子、习气就种到第八意识,所以,钱不是万能,没有钱,就万万不能,没办法啦。
    “意者意谓然”:“意者”,这是指第七末那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或“意识”,故(所以)常为了与第六意识两者容易分别起见,而称“第七末那意识”。在这里还要附带,第七意识跟第六意识,仍然是非一非异的关系,所以第七意识称为意根,意识的根本。“意谓然”的“意”为心之义。“谓”,是以为。“然”,是如此。这一句话很重要,重要的点在哪里,这个「然」,就是毫无疑问的,每一个人,执着自己的角度、观念,看到了,说了算,因此,就会跟人家争论不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诸位啊,有一个人,以前我们看到一则故事,说:这个爸爸跟一个儿子呢,骑了一只驴子,走走走...本来这个父子,牵了这一头驴子啊,走走走...走过有人的地方,这些人就跟他讲说,哎呀,这一对父子真是笨死了,有驴子不骑,驴子可以运载人,省得体力啊,这多笨啊,欸,有驴子不骑,两个父子还走路,还牵着这一头驴子呢,笨死了,喔,说的也对,爸爸就说:儿子你先骑,那这个儿子就上去骑了,走走走...到第二群人,这第二群人就说了,嗯,这个孩子真不孝顺,放着他老爸在地上走,他骑上驴子舒服,说的也有道理,这个儿子就下来,换老爸上去骑了,走走走...再继续走,走到第三个人群,第三个人群就说:喔,这个老爸,一点慈悲心都没有,这个孩子这么小让他走路,这个驴子那么瘦,他老爸那么胖,也不怕把驴子骑死了,累死人了,这算讲的也有道理,好,后来啊,两个人就下来了,说:没有骑,也不对,儿子骑,也不对,爸爸骑欺诈天使,还是不对,好,那就让我们来想一个办法,人人家没有意见的,就两个人就把驴子绑起来,两个用扛的,用扛的就对了,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好,扛了以后,哇!走到一个村庄,全村都笑哈哈地说:喔这全世界最笨的就是这一对父子。
    所以,那你就知道说,这个当然这是个寓言,只是说来告诉你说:你注意听喔,底下是哲学家讲的,听多数的人,是很可怕的,听多数人的意见,的很可怕的。所以说,很多人啊,你~少数人决定,有时候,是非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听少数人的,说:哎呀,你听少数人的意见很可怕,可是你听多少人的意见,就更可怕了,因为这就不知道到底要听谁的。因此啊,我们就了解,世间人,很多的执着、意见、角度,他是因为站在某一种角度说,你不能说他不对,他有他自己的理念跟自己的看法,我们尊重,那我们修学佛道的人,就不能受他影响,这样子你没办法,当我要建文殊讲堂的时候,有的人跟我讲,嗯,你要朝北边,有的人讲不对,要朝西边,有的人讲,不对,要朝东边,若是听他们的话,就不用建了,听他们的话就不用建了,所以,不能听太多数人的意见,所以各有它的优缺点。然,就是如此,这众生一执着,那是很难去改变他的,好,那么,我们就知道众生的习性,需要一点尊重跟空间,因此我们更容易来调整自我,喔,原来要改变一个人,或者是感化一个人,其实没有那么容易的,太难了,不相信,你去跟基督徒谈一谈,或者是你去跟天主教徒去谈一谈,或者是跟伊斯兰教去谈一谈,不相信,你去跟一贯道谈一谈,你想改变他,他想改变你呢?所以,拥有真理的人内心深处,是自己去感受,人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宗教,但有没有究竟,就必须看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具不具足,任何事情都勉强不来,没办法。
    全句义为:所谓第七末那意识者,是众生心中执第八识之见分及相分为自内我法,且自以为然,定断不错,执著不舍,诸位,从我们这一句,就知道我们该如何生活,因此,对不同意见的人,就应当尊重,同时一定要解脱自己,千万不要说,我一定能改变自己,也许你能,但不一定,强迫去改变别人,夫妻就会生活得非常地痛苦,所以必须要给彼此更大的尊重,吃一个早餐,老公喜欢中餐,老婆喜欢西餐,两个孩子教育也不一样,要儿子怎么做,这个女儿怎么做,这爸爸有他的看法,所以,为了这个教育,夫妻常常吵架,吵,争吵不停,为什么?我看了,定断不错,就是这样子教育孩子就对了,夫妻之间都死执不放。故(所以)称第七末那为意。
    那因此,你想想看,像师父就不会这样子了,我不是说我很有修行,我这个人涵养算是还可以的,徒弟住在文殊讲堂,放别的法师的录音带、录影带,放得很大声,我还安慰他说,你受用就好,有人有这种肚量吗?你去别的道场试试看啊,你到别的道场,你试试看,别的道场,连摆师父的DVD都不行的啊,去哪个道场,他的道场,一张海报,海报而已喔,海报喔,贴一张,喔,不错,不错,慧律法师很好,隔没有十分钟,撕下来了,连一张海报都不让你贴的,他们来跟我讲说:喔,师父,他这个肚量怎么跟你差这么多,我说:不可以造业,人家每一个道场有自己的规则,我们要尊重人家,毕竟我们是贴在别人的地方,师父,你这里肚量很大呢,什么,只要是正知正见,你什么海报都可以贴啊,我说:也不要赞叹我,或者师父的胸量,因为我们的作风,用佛的心来平等,只要是正知正见,不要邪~恶知见、邪见的,都没事儿,君子有成人之美嘛,我让他贴,我也没有损失什么,反而我们的福报也越来越大了,就说:哎呀,师父,这一点,我要向你学着,我说:你要学的还很多咧,他们就很赞叹师父的肚量、雅量跟包容,我说:一个人,能舍的人,他不会有贫穷的,诸位,全世界不肯舍的人,就是最贫穷的人,如果说他一个人很有钱,可是他不肯舍,那这个就是很贫穷的人,一个人经济不是很好,可是他能舍,就表示他很富有,不缺的意思嘛,这还是心的问题。所以称第七末那,意,末那识为意。所以,读到了这一点,你一定要会运用,而且表示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执着跟角度,那么,我们人与人生活在一起,需要一种尊重跟空间,还有用佛的心更宽恕对方,因为他是众生,他是一定割舍不下,他的角度跟观念,那我们有学佛,要更上一层楼,那么就要绝对地包容,肚量大的,一定会包容那个肚量小的。
    “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五”是前五识。“显现”,是显示现量境界。此二句言:前五识则是直接显示现量之境界,且随境生之前后转生,无有一定之次第。
    【义贯】(彼愚夫心中所现之不真实相,)“譬如海”水中之“波浪”,或如“镜中”之“像以及梦”中之事等,诸位,如果你能够了悟一切如梦中之事,这就好办了,底下,我用一句台语,那么,就可以抓到修行的重点,三藏十二部的经典,用台语讲,哇!这个是一针见血,你回去可以开示给人家听,这一句台语叫做,你就有注意听,这句台语啊,一辈子你都用不完,人生可比一出戏,无来无去无事情,这样子会背吗?喔,这样讲起来,我好像很有学问,回去赶快讲给人家听,比较不会忘记,人生好比一出戏,无来无去,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人生可比一出戏,无来无去无事情,喔,且宽心,用佛性修行,不要用个性,用个性修行,就像扶鸾般震动,所以我们要用佛性修行,佛性就是寂灭法嘛,没有能所。“一切俱”同“时”而“现”,众生之“心”与心外之“境界亦然”,常如是一时而现。然而有时“境界”因缘“不”能一时“具”足之“故”,则种种境界“次第”牵心引发“业”用,诸位,业怎么来的,就,动念就是业,动念,这动念是业,不是动到般若智慧哦,般若智慧是真如性所起的大用,那么,动的都是无明,动的都是烦恼,动的都是执着跟分别,所以他的业就会一直牵引着。而令诸识因而渐次展“转生”起。所谓第六意“识者”,为“识”别其“所识”别之前五识,故名为识;所谓第七末那“意”识“者”,为执第八识之见、相二分为自内法,且内心之中(“意”)自以为“然”,自以为此为真实之我,如此执我,其意坚定不舍,故名为意。前“五”识“则以”直接“显”示“现”量之境,且各随着诸境缘生起之次第,依次转生,彼此之间“无有”一“定”之“次第”。
    252页【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这譬如工,就是工巧,画师,一个很会画画的,笔工很厉害的画家,叫做工画师,这个画师当然就比喻佛啦。及与画弟子,这比喻菩萨啦,画家的弟子,就是学生啦。布彩图众形,布,是分布,彩,是色彩,画家当然要分布色彩,展开来,变成一个立体了,图,就是图绘,众形,就是种种的形象。
    我说亦如是,我所说的法,就像这个工画师,布彩图众形,形就是形象了,我所说的法也是这样,让你看到,哇!佛陀所说的法,精彩绝伦,里面含有真理,究竟的解脱的思想。彩色本无文,彩色颜料之中,本来没有图文可见可得,没有的,所以这个彩,就是彩色,本无文,这个文,就是纹路、图文。非笔亦非素,这个把它分开来,观照看清楚,这些彩色里面并没有图文可见可得啊,那么看看这个图文怎么来的,图文,也不是那一支笔,非彩笔啊,你在那一支笔,拿来看看,有没有图像可得,没有啊,亦非绢素,素,指画布,你那个画布,还没有画以前,你看看,以前不是纸张,以前都是画布啊,绢素的画布啊,你那个画布看看,还没有画以前,有没有图像可得,也没有啊,在哪一支彩笔,找不到图像图文可得361dy电影网,在那一块布,也找不到图像图文可得,那为什么有种种的图文显现呢?是因为这个工画师,很会画画的画家把它画出来。为悦众生故,为了取悦众生,在本来没有图文当中,用了笔,还有那个画布,画出了种种图像,只是为了取悦众生。绮错绘众像,这个绮,我们说,经跟纬,东经几度几度,北纬几度几度,经,是指直线的、垂直的,纬度是指横的,可是这里又不是东经,又不是北纬,不是直线,不是横线,那是斜线的,所以,这个绮,这个念qǐ,那么这个绮,就是等于斜的意思,就是我们所讲的斜线,这个斜线就是错综复杂,这个表示呢,佛讲的这个法,错综复杂,于真谛还有俗谛之际,绘出了佛的究竟的佛法,那么这一幅画也是一样的,这个绮错,就是这个斜线错综复杂,画出来的种种的像,什么叫做绮呢?就是不顺经纬纵横之相,不顺经纬,也就是不是直线,也不是横线,不是垂直的,也不是横线,叫做绮,那简单讲就是斜,所以,错纵于真俗,有无之际,来绘这个众像,就是比喻如来建立的一切法,三藏十二部经典本来没有,而佛为了方便度众生,有小根器的,中根器的,大根器的,还有圆顿最上根器的,佛用种种的法慢慢地引导,其实法,不在语言、不在文字,方便地引导他,慢慢地解脱,如果没有语言文字,要把佛讲的真理贯串起来,人的记忆没有那么强大,很快,佛所讲的究竟真理就毁灭了,因此必须用语言文字来记载。
    那么整句的意思是说:譬如工巧师,工画师,工巧的画师,这比喻佛,还有这个工巧画师的弟子,这比喻菩萨,这些很会画画的呢,分布种种的色彩,图绘了种种的形象,佛陀说,我所说的一切法,也是如此。彩色本无文,这个彩色,就是指颜料,这些颜料,我们所讲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些颜料,我们上过小学,或者是画画,统统知道这些颜料当中,哪里有什么图文可见可得呢,叫做彩色,本来就没有图文。你看看那一支笔,非笔亦非素,那一支笔有图像可得吗?也没有啊,那一块绢素之画布,有图像可得吗?也没有龙翔都市啊,是为了取悦一切的众生,所以用了种种的颜色,用笔,用绢素的布,画了种种的形像,所以,绮错绘众像,就是斜着、纵的、横的,错综于真、俗之际,比喻,绮错是比喻,佛所讲的这个法啊,怎么样?错综于真、俗之际,错综于有、无之际、之间,而绘众像,有了彩色,就是颜料,有了笔,有了绢素的画布,就画了种种的像,佛为对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的根器,也说了种种的法,因此众像,就是如来建立了种种不同的法,但是,万法还是归一。
    【注释】“工画师”:“工”,就是巧也。工画师就比喻佛。“画弟子”:画师之弟子,比喻菩萨。“布彩图众形”:分布色彩,图绘种种形像。“我说亦如是”:我所说之法亦如是。本无可说,但是方便说。“彩色本无文”:就是这个彩色颜料之中本来就无(没有)图文可见可得,然(但是)以众生心攀缘故,见有和合,这个攀缘,什么意思?攀缘,就含有执着跟分别,因为有识心,有动念,你那就不得不去执着它。见种种色彩和合而生图文之想,而实彩色性离,离心意识。此(这个)是比喻佛所说法之文字性应当要远离,不着文字,所以,佛说了四十九年的法,没说过一个字,这是指,究竟每一个人的真如,是无可言说的,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着,也不可住,不可以的。文字之中本无所有,亦无有道,亦无非道,然以众生心攀缘,见文字性非空,见文字中有道,见文字中有实自性,见文字与道和合,而实不合。这体悟了这个,有什么好处呢?诸位,语言,就是无形像的文字,如果你远离了文字,就是远离了种种世间的种种的语言,那么这个有什么好处呢?譬如说:人家赞叹你,你一样如如不动,因为没有增减,人家毁谤你,这个是文字相,语言就是文字相,文字就是语言相,一个是有形,一个是无形的嘛,文字是有形的语言嘛,语言就是无形的文字嘛,好,那如果今天人家大肆地批判你,毁谤你,因为空无自性,没有东西可以增减,语言文字本来就假的。所以因此,心性自己做得了主,这是修行最重要的宗旨。我们啊,人啊,除了为自己而活,还要为众生而活,可是你要为众生而活,你自己要有能力啰,你自己要有能力,你才能为众生而活,那么,所以简单讲,回归到根本,还是要你为自己而活,所以必须要开采你内心的大般若智慧,让它活用出来,把你的内在的般若智慧用出来,活出你的般若智慧。因此,你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语言相,那么,般若智慧就会显现。所以说,见文字与道和合,其实是不和合。故说“彩色本无文”。
    “非笔亦非素”:“笔”为彩笔,“素”为绢素、画布也。此(这个)谓(是说)种种图文亦非在于彩笔之中,亦非在画布之中有图像可得。只是为了取悦众生故。“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绮”,就是斜也,不顺经纬纵横之相也。经就是垂直线,纬就是横线,错者,错综也,谓错综真俗也。如来一切言说施设,皆为方便示导,为什么叫做方便示导?真理究竟义不可说,要不然你看看那个禅宗,能讲话吗?开口就错,道不得,第一义谛道不得,那道不得如果说我们今天用第一义谛大空,这禅的最高境界,那就不用讲了,上台,下课,嗯,今天很冷咧,我穿很多的衣服要来听经,怕一下,叫我坐车又在回家,它最高境界就没有东西可以讲,没办法啦,没有几个人有这种功夫啊,这是圆顿大教,一般那个圆「钝」大教,是跟佛讲的圆顿大教,不一样的,一般的圆「钝」大教,是脸看起来圆圆胖胖的,钝就是头脑钝钝的那个「钝」,那个圆顿,大慧菩萨的圆顿,你也是圆「钝」,就是脸圆圆的,吃得肥肥的,头脑憨憨的,那个也是圆「钝」,那个「钝」差很多。所以说,我们真正究竟义,它是没有任何语言文字的,那么这个楞严经讲完了,来讲这个楞伽经,喔,那刚好,时间接得刚刚好,为什么呢?我们在楞严经,讲了很多了,接下来,圆顿大教的楞伽,就不是很困难。皆为方便示导,欲令即文离文,即言离言;文字图像,有如指月之指,月不在指,然若无如来之指,则众生无由见月。
    这个我们在楞严经,也了解这一段公案的因缘。道亦如是,道不在文字言说,然若如来不说,则众生无由见道、悟道、入道。所以在这个修行的过程当中,有一句话,它说:我们禅坐如同石头,坚硬般的石头,坐在那个地方,也无法产生奥妙的般若智慧,禅坐如磐石,禅坐坚硬如磐石,也不能启动奥妙的智慧,就是,学佛不是在那边坐啰,有的人说,坐才能开悟,那我就跟他讲说,那不坐的时候,怎么办?不坐的时候要起来,人总是要大小便啦,行住坐卧啊,那起来,怎么样?道在哪里啊,坐的时候开悟,站起来,不就没悟吗?道,不是这样子的。是故如来种种方便言说,首在随众生之根欲,令其欢喜信受,然后渐渐化导,入于正道,这一句话,是度众生的一个重点,令其欢喜信受,所以,人与人之间啊,生活,你一定要让对方好印象。诸位,我们那个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你说,哎呀,这个男人也好,或者的女人也好,你到处都跟人家结恶缘,你哪一只嘴巴,就是停不下来,什么都攻击批判,我告诉你,你这样度不了众生的,而且会最大的损福报,苛刻的语言,刻薄的语言,是很损自己的德行跟福报的,这个绝对讲不得,不要说讲你要度什么无量无边的众生,就讲,你想要保住这份福报,都不可能,你想,你今天讲话,你得罪一个人,明天讲话,又得罪那个人,后天讲话,又得罪一个人,到最后,你怎么会有朋友,你就要唱那首Only you~剩一个,剩一个,就Onlyyou~就剩下一个而已,就没有半个朋友,一个一个地走,不好的。
    所以说,你一定要随众生的根欲,令众生起欢喜信受,这一点很重要,所以记得,佛教一个一个好,这一句话是一个老生常谈,佛教增加一个,就有一份的力量,这一句话是老生常谈,但是,他很重要。所以令众生欢喜信受以后,然后再渐渐化导入于正道。此乃如来之不舍大悲也,譬如说:你要讲法,也不能太急躁啊,就后天要办皈依,皈依以后,下定决心,如果你讲话讲得太硬了,来皈依的每一个人,回去统统要吃素,嗯,谁敢来啊,有几个,少数几个,他的吃素条件因缘具足,有的人没办法啊,我家里是卖肉羹的,剩下的都是要我吃掉的,他家里是卖肉羹的,要怎样来吃素,你看我们这么胖,你就知道,我家里是买肉羹的,所以,那个有时候,刚来皈依的,就不能讲得太硬,讲得太硬,喔,那就没办法接受了,所以,有的人来皈依就说:已经走到文殊讲堂了,问师父一句话,说:师父,我下午想要来皈依,我说:好啊,皈依,我没办法吃素呢,我说:有谁讲,皈依一定要吃素呢?喔,皈依不是一定要吃素喔,没有,没有,慢慢来,哇!他就跑来皈依了,不能用得太硬了,太硬,一下子不能接受的。入于正道,此乃如来之不舍大悲啊。故言:“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为绮斜纵横于有与无之间,错综于真与俗之际更衣小夜,真就是空,俗就是讲有,而绘成众像。“众像”,比喻如来所建立之一切法。
    【义贯】诸佛如来及诸大菩萨“譬如工”巧的“画师”,以“及”“画”师的“弟子”(如来为画师,菩萨为画师弟子)一起共同分“布彩”色,绘“图”种种(“众”)“形”像。“我”所“说”之法“亦如是”:“彩色”颜料之中“本无”图“文”,亦“非”于彩“笔”之中有图像可得,“亦非”于绢“素”之中有图像可得,然“为”愉“悦众生故”,令其欢喜、渐入正道,故如来“绮”斜纵横于有无之间,“错”综于真俗之际,而“绘”成“众”多妙法之形“像”。
    254页。【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
    这语言文字太省略了,把它贯串一下:说:言说,意思就是:至于种种的言说,怎么样?别,就是特别,特别施设而举行,意思就是:为什么要特别施设种种的语言,当然就是为了方便。但是究竟真实之理啊,它是离于名字的,名字是人类所创造的,它是空无自性的。分别应初业,广分别是为了适应,初业,是初发心修行道业之人,这个业,不是造业,是指道业,这个分别,是广分别说林岳芳,广分别说法,是为什么呢?凌潇潇应,就是适应,是为了适应,初业,是指初发心修行道业的人,如果是修行,久修行的人呢,说:修行示真实,这个修行,上面补一个字,加一个「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Once upon a time Long long time a go就是,很久很久以前,要这样,久修行之人,示,就是开示他正真的实相,因此,要有根器成熟的。
    我们文殊讲堂啊,从一九八九年,成立到现在,二十多年了,这第一次讲楞伽经,因为楞伽经的语言艰涩,翻译太省略了,不容易看得懂,师父认为这二十年来,大家重复地一直薰习,因缘已经具足了,所以来讲这个圆顿大教,虽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受用啊,总是创造一个圆顿的因缘,该度的,已度,未度的,作得度的因缘,所以,讲还是比较好,有的人,别本经典没有这么法喜,听到这个楞伽经,特别地法喜,这个人宿世善根深厚,能够每一堂课来到这里,听得懂不懂,这个人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很多人,我碰到他就问他说:你楞伽经听得懂吗?嗯,听得不错啊,很好,你说一下,我听听看,欸呦,那个哪有办法啊,我是说,我听得不错,法喜,但是这讲,真的没办法,这就表示还没有吸收消化,不能化作自己身体的养分跟这个能量。真正一个听经闻法的人,通达、吸收、消化,化作自己的心性的时候,师父叫他讲,他绝对能讲得出来,他真的听得懂,所以,现在来讲,嗯,听得很法喜小丈夫秋月,那不一定懂,就觉得很法喜,所以就先结一个善缘。
    接下来,说:真实自悟处,意思就是:真实的悟境,乃是内心自悟之处,真实的悟境在哪里呢?乃是内心自悟之处,所以说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这个道理,开悟,别人帮不上忙的,善知识也只能引导你,给你作强大的增上缘,但是悟不悟,还是要看你的内心,有没有宿世的善根,还有这一辈子的精进的努力,别人没办法的啊。所以敖尼玛,有一个年岁大一点的,听经闻法也有一阵子,然后到师父这边来,就说:喔,我听了那么多法,就觉得师父讲得不错,我说:嗯,很好,就是不会开悟,师父,请问师父,要怎么样开呢?喔,这个就麻烦大了,怎么开,你去拿一支铁鎚来,这样,开开开,要不然要怎么开啊,这又不是用鎚的,就可以通的说,这个没有那么简单,这需要一点时间。
    接下来,觉想所觉离,就是能觉想这一颗心,以及所觉想的,就是能觉想,所觉想,离,皆悉远离,这个就是重点了,不能离相啊,你整天在那边打坐啊,就死守这个五蕴身,道不在这里,不在五蕴,也不离五蕴。此为佛子说,这个是为大根顿入的佛子所说的。愚,如果,假设说,若愚者,如果是愚痴的人,怎么样?应当广分别说,这一句就是重点,所以为什么教我们要重复地听经闻法,听经闻法以后,上字幕,最好能够做笔记,为什么?因为很少人有像大慧菩萨,这种意生身,他方世界来的十地菩萨,来跟佛对话的,我们根本没办法。
    所以这个愚者就应广分别说,说多一点,慢慢地薰习,再薰习陈嘉佳,也只有用这个办法。种种皆如幻,意思就是:种种众生的这个心和境界,这个法门,其实都是如幻的,不实在的。虽现有能所啊,虽现有种种的语言、文字相,好像我们的生活是这么地写实啊,但是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虽现有种种的法,或者是生活那么地写实,那么地真实,可是却没有一种东西离开缘起,都是空无自性的。说:虽现无真实,虽然有种种现象,但是没有一种的真实的。这跟六祖讲的那一句话相呼应,六祖就说: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你要进入佛道,就一定要离相,万法无有真,万法没有一种东西是真实的,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离假,离开了能缘的那个执着的心,那么,一切都是真如的心性,所以真如的心性,叫做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看,一句话就搞定了。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随种种的事应机,随事,就是随种种的不同的事相,来分别施设,随种种的不同的事,种种的根器来分别施设。所说非所应,如果你所说的法,不是应对方那个根器,非所应之机,于彼为非说,对他,彼,就是听者,对于听的人来讲,反过来变成为,非,就是非当之说,于彼听者反成为非当之说,就是于彼为非说,对于那个听者,他在听你讲啊,可是不对机,反成为非当之说。
    因此,你要弘扬佛陀的正法,推广佛陀的正法,如果对方不要,你说,我这个光盘、DVD拿到他家门口摆着,还不要,那么,也就不需要太勉强,毕竟不具足善根福德因缘,都不具足的话,诸位,勉强不来,放着,等待未来的因缘。有的人qaf中文站啊,他来文殊讲堂,法会期间,拿了一个光盘,要拿回去,他不看,放在那边三勒浆,放在那边,咦,他有一天,他这个儿子啊,也读到大学了,说:我妈从文殊讲堂拿了这个光盘,放了三年,他说:到底在讲些什么呢?喔,一放,哇!讲那个,台大的禅,看了以后,哇!这么好,很震撼,有的看了第一义谛,非常地震撼,所以,拿回去的人,那不一定会看,所以愿意要拿回去的,就已经算不错了,制造将来的因缘,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你家的老公不信佛,你家的儿女不一定信佛,你也要拿一点回去啊,今天不看,今年不看,明年,也许会看,有一天,心血来潮的时候,喔,在偶然的机会里面,这老公看了以后,我告诉你喔,你今天,你的老婆学佛,不要说,你善根深厚,没错,但是有一天啊,当你度你的老公啊,让他转过来的时候,那个男人学佛是很猛的,你让他转过来,你试试看,你不是对手的。
    所以,一切法并不是说要看今天的,不是看今天的,要看未来,所以这光盘啊、书啊,家里也不是很反对,那就没关系。从你改变开始,老公啊,要度你老婆,从你改变开始,那么老公要度老婆,不是很难,记得守住这几个原则,第一,尽量不要跟女人讲话,老婆看起来舒服,第一点,要记住。第二点,要记得她的生日,要表达一下何清涟。第三,投其所好,看她喜欢什么,还是衣服啊,怎么样?慢慢给她好的印象,讲话不要太刺激她,要不然她会发疯,要控制一下,慢慢慢...喔,老婆现在对我印象不错了,(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一)01-47目录链接
    楞伽经47: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自性要自悟要自度
    楞伽经 48:到大悟见性那一天,所有的时空统统完全静止
    楞伽经 49: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刘南昌,也是一种习气;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
    楞伽经50: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
    楞伽经51: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
    楞伽经52:什么都往好处去想,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
    楞伽经53: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