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诗,游击去吧-吾心寻往

    周梦晗诗,游击去吧-吾心寻往

    周梦晗朗诵 李同生

    苦战的季节呵,
    七月里,山还不曾绿。
    茅屋盖着悲叹,
    晋察冀多石的山路上,
    开始倒下饥饿的人了。
    悲叹声唤着同志,
    破窗洞伸出来黑骨头,
    拉住了同志的手?
    破犁耙躺在田园,
    野菜也枯死,
    沙滩在干涸的河边叹息,
    太阳烧焦了树林。
    人们,
    眼里燃起红色的云翳,
    泪也流不出,
    太阳呵,
    也在折磨我们苦难的民族。
    而此刻,
    满天的黄风袭过来,
    树木摇荡着,枝叶将触着地面,
    战争又来了......
    诗,游击去吧
    战争,难解难分的复杂的风暴,
    又飞旋在晋察冀。
    “红杨树〔1〕呵,”司令员说,
    “给你十几个同志,
    带着你的诗游击去吧!”
    呵,在这样的时候,
    连山里的石头,
    也难忘今天的苦难,
    你们还忘不了红杨树,
    你们还要他的诗。
    诗啊,游击去吧,
    永远不要叛变;
    游击去吧,诗啊,
    时时刻刻想着
    怎样去报答人民。
    战 刀
    红杨树呵,报答人民,
    记清楚,
    人民不仅养育了你的诗,
    人民在饥饿里也养育了你;
    记清楚,
    在这苦战的年代,
    你应该把智慧也用于战争,
    把战争也当成诗。
    比粮食还缺乏,
    战士爱一粒子弹胜过珍宝呵,
    你就拿起这把战刀走吧!
    刀很长,银光闪闪这么锋利,
    这是缴获敌人的,
    上面人民的血早擦干了,
    你拿上它,去试验你的忠贞。
    诗啊,有一天或者黑夜,
    当红杨树倒在血里,
    你哭也好,笑也好,
    但你总该欢喜;
    因为,他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
    而你也真正有了生命了,
    连黑夜都不能感叹他的美丽,
    年轻的诗也有了最美丽的一章。
    地 形
    诗呵,带上战刀,
    带着你的十几个同志,
    游击去吧!
    一路走一路要留意地形,
    沿着你住在这几年
    但还不甚熟悉的
    晋察冀大山错综的脉络。
    虽然,个人牺牲在哪里,
    都是舒适的;
    哪条脉络,
    没滴撒过人民的血泪?
    哪天脉络,
    不是晋察冀,
    在受人压迫的中国?
    但为了战胜敌人,
    诗啊,带上战刀,
    带着你的十几个同志游击去吧!
    一路走一路更留意地形,
    沿着这养活你几年
    但你还不甚熟悉的
    晋察冀大山错综的脉络......
    1942年7月16日,于岭东
    [1] 作者当时的笔名
    魏巍和他的诗魏巍,曾用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他有许多称号,但就个人意愿所言,愿意接受的是“诗人”“战士”的称呼。魏巍说,“诗人是随战斗世纪而来,与劳苦大众同心,迎风斗雨,巍然屹立,雄峙如泰岳者”!魏巍少年时代就喜欢诗歌,15岁开始发表诗作。17岁他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延安抗大第三、四期学员,延安给予魏巍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同时也受到革命文艺的熏陶。结识了柯仲平、邵子楠、田间、何其芳等老一辈诗人,他们给予他极大的影响。在晋察冀艰苦的抗日斗争中,他把诗当做武器,把战争当做诗。反扫荡中几乎一两天就写诗一首,在土墙上写到太阳落山又写到月亮初起。魏巍的许多诗作,都是由战友孙犁、钱丹辉、蔺柳杞保存,才留下一部分。有人把魏巍的几篇诗稿带给艾青,艾青一直带在身边,经过长途跋涉,到晋察冀,到张家口也没有丢,直到进了北京才交到魏巍手中,他说,这些诗写得好啊。他的感情纯粹是战士的感情。巍巍先后出版过《两年》《黎明风景》《不断集》《魏巍诗选》《红叶集》等诗集。《黎明风景》获得晋察冀边区鲁迅文学奖。
    照片再现历史,时势成就理想。这里收集了几张魏巍在抗战时期的照片,这些风华正茂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民族的利益贡献着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也成就了魏巍战士、诗人的称号。

    1943年春,日寇对狼牙山地区大“扫荡”后,八路军及时赶到现场救助受难的群众,照片中的婴儿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伤‘’,魏巍(右一)正在慰问、采访受伤的老百姓。刘峰 摄

    1942年至1943年,由于敌人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封锁以及频繁疯狂地“扫荡”企图将八路军困死、饿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与敌人作战的同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求生存。八路军不与老百姓争地,自己开荒种地。图为一分区政治部的干部们在开荒。左二挥锄者是魏巍。刘峰 摄于1942年

    一分区政治部的同志们在开荒,他们呐喊鼓动着,紧张的劳动竞赛后评比出名次,在前排一些人的前面插着一些牌子,上面画着小汽车、自行车、动物等。浪漫的乐观主义洋溢其中。前排中间者魏巍。 刘峰 摄于1942年

    魏巍与一分区政治部的战友们在一起。第二排左二吴文光、左三魏巍、左四刘峰,第三排蔺柳杞。

    左一魏巍、左二邢程光、左三刘峰

    一分区部分司、政干部合影。后排左一魏巍、前排左三杨蔚华、后排右一钱丹辉、右三彭正谟、右四杨浩,未注名者暂未确认。刘峰 摄

    1944年秋,魏巍从一分区调到冀中军区,临行时与部分政治部、战线剧社的战友合影留念。右一王克修、右三胡敏英、右四魏巍、 右五胡静英、右六罗丹、右九钱丹辉。 刘峰 摄于1944年

    1944年 魏巍(右)在冀中与战友平陵合影

    右一魏巍、右二蔺柳杞、右三刘秋华、右四刘峰、右五戈焰、右六钱丹辉。照片中的魏巍、蔺柳杞、钱丹辉解放后都成为我国著名的作家,刘峰成为著名的摄影家,戈焰成为著名的记者。

    李同生,有着27年的军旅生涯,现任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朗诵发烧友。崇尚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作品,求德思诚。其朗诵沉静舒展,情感浓重,心随诗意,自然流畅,时而高亢激烈,时而娓娓道来,塑造真切的画面感,用心与听众交流。他坚信朗诵艺术可以让诗飞翔,让灵魂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