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论语绎解——君子的心境-紫雍廣文

    周梦晗论语绎解——君子的心境-紫雍廣文

    周梦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章是孔子自道其意中之事的。
    “ 子”指孔子,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尊称。为什么称“子”?我想这应该与商人子姓有关。商时有微子、箕子,即因其姓子封于微、箕而得名。周灭商后,商人毕竟是先王之后,子姓其血统仍高贵于一般弱小诸侯之国。故“子”便有了尊敬之意,变成了男子的美称,犹如“姬”本周贵族之姓,被变为女子的美称一样。时人有称“夫子”者,是“大夫”的敬称。孔子曾为鲁国大夫,所以得称“夫子”。“学”是学习,“习”是温习,“说”同“悦”,开心。“有朋”当读作“友朋”。“有”、“友”古通,“有”一本即作“友”,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愠”是怨的意思,有人说是“怒”,这恐怕有点过重了。人不了解自己,就要发怒、动气,这不太小肚鸡肠了吗?一般人也不至于如此,何况君子呢?因此“愠”作怨恨讲,较为妥帖。大意是说:学得知识,时时温习,一遍又一遍的新获,则学识日进,这是很开心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谈学论道,畅所欲言,这也很快乐的。人不理解或误会自己,自己坦然对之,无一毫怨恨,这才是君子的风度。
    本章分三节,第一节讲学习之乐。
    对于“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现在人不好理解,因为信息时代,人重在捕捉信息,而不是领会精神。一本书能读一遍也就不错了,何来时时温习?如果像小学生那样,一篇课文读五遍写三遍,自然也只有“苦”,没有“悦”!但古人不同,特别是孔子,他对新知识,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反复温习,务求领会其中的真实意义。《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段记载,可谓此章的最佳注脚:孔子跟师襄学琴,已经十天了,他还在反复琢磨那支旧曲。师襄一再催他学习新内容,他先是说自己还没有把握乐曲的节奏速度,接着又说自己还没有把握乐曲的思想情感,直至有一天,他突然感受到了音乐中呈现出一个巍然屹立的高大形象才罢休。原来他学习的曲子是《文王操》,那高大的形象便是周文王。他在反复练习、体会中,发现了一个没有人潜入的意义世界。而在这个世界所获得的无穷趣味,是在世俗生活中根本找不到的。“ 不亦说乎”的精神感受,便来自意义世界的发现中。这样的“学而时习”,难道不愉快吗?
    第二节讲交友之乐。
    现在交通通讯的发达,已使人们感受不到朋友到来的欢乐。今天三小时可达的路程,从前需要半年。朋友间一旦见面,多日积蓄的思念之情,便会喷涌而出,恨不得同榻夜谈。“不亦乐乎”的感受,正产生在此种情景中。对于孔子来说,更多了一层切磋学问的乐趣。人生精神的提升,一是靠自己学习,二是靠与朋友相互切磋、劝勉。有同道相谋,自知德之不孤,以励上进之心;以“学而时习”的方式,领悟事理,不断提升,以求实现君子人格。这是此章言学习、言朋友的意义所在。
    第三节讲心灵境界,是由学而时习、朋友切磋达到的境界。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荀子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赠人之物)。”君子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使自己的心灵更美好,自己的言行更文明。故即便世莫知我,我也不会怨天尤人,而是泰然自若,这表现出的是一种境界。小人之学在牟利,牟利不成,工作无着,便会有“读书无用”之怨,或“人莫我知”之愠。全章所描绘的乃是君子未用于世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君子有化民易俗、达济天下之志,有修齐治平的理想。但这样的志向和理想,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实现的。这就要求读书人以修炼君子人格为基础,在读书学习与朋友切磋中,体悟大道,成德成人。读书是快乐的,交友是快乐的,人莫我知,而我“不愠”,仍然是快乐的。“学”而“悦”,乐在心中;“朋”而“乐”,乐在状貌;与人而“不愠”,乐在境界。精神始终呈现出祥和的气息,这便是君子的心境。也是孔子追求达到的一种境界。
    代表中国文化主流精神的儒家一派,非常重视学习。他们认为人性怀慧,非积学而不能成。只有学习,人才能进步,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君子人格的目标,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才能实现。因此《论语》以讲学开头,荀子的第一篇是《劝学》,《法言》的第一篇是《学行》,王符《潜夫论》的第一篇是《赞学》。《礼记》有《学记》、《大学》,徐干《中论》有《治学》,刘昼《刘子》有《崇学》,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勉学》。故《学记》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竹添光鸿说:“此章描出一个成德君子来与人看,其旨深矣。学者深体切求,涵养之久,有得于中,则心德玲珑,四面照彻。在顺境,则光风霁月;在逆境,亦止水平衡,莫不往而安命乐天之地。孔门之学,用力于仁,亦所以求诣此也。而孔子一生遭遇,实不出于此。故编《论语》者,以此章冠之一部之首。”(《论语会笺》)

    书名论语绎解
    作者刘毓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书名国子监官韵诵唸·论语作者
    潘姝雅主编 张卫东诵唸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本篇文字摘自《论语绎解》,音频取自《国子监官韵诵唸·论语》。
    欢迎您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我们。更希望您转发给更多的朋友,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官韵诵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