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诗经中的古兵器之美-沣东沣河生态景区
周梦晗诗经中的古兵器之美-沣东沣河生态景区
周梦晗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先秦之前华夏大地上人们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其中有为人熟知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也有团结一心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其中有清秀山水,也有窈窕淑女,还有青铜寒光。如今再回首,一睹那些伴随先民们开疆拓土的神兵利器。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国风?周南?兔罝》
干:盾牌
▲出土的青铜盾
在众多武器中,盾牌的存在感似乎很低,即便在后人的十八般兵器排行中也没有它的地位。然而在我看来,盾牌却是最为独特的一件兵器,因为其它所有的兵器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夺人性命,而唯独盾牌独挡百兵而救人性命。
先秦之前的盾牌和戈矛几乎同时活跃在战场上,士兵们往往一手拿盾防御射来的矢石,一手执短戈钩啄敌军,“大动干戈”一词便是最好的形容。
▲使用盾牌作战的士兵
盾材质多为木质或藤条,并会绘上兽形彩绘以壮军威。当然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多是出土的青铜盾牌,但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来讲,青铜是极其珍贵的金属物资,而铸造青铜盾牌又需要消耗巨大的青铜量,还要考虑铜和锡的配比铸造,同时其重量也偏重,而其防御力也未必比木质或藤制盾牌好多少,因此装备青铜盾牌自然并不是军队的首选,而那些青铜盾牌很可能只是配给诸侯们的仪仗队或侍卫使用。但青铜盾牌却留给了后人了解当时盾牌形制的参考依据,毕竟木质或藤制盾牌在数千年的时光中早已腐烂。
▲左为腐烂的木质盾牌,右为复原图
通过青铜盾和木质盾的形制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盾牌形状并不是西方式的长方形或圆形,而是下部宽大且平整,中部有弧形缺口,上部防护面积又逐渐展开的左右对称形状。其底部平整是为了方便立于地面,中部的弧形缺口是为了放置戈矛木柄,上部呈现弧形扇面应当是为了方便观察敌情。这样的盾牌形制即节省体力又不失防御面积,还不会妨碍视线和进攻动作,可谓是攻防兼备的军械。
▲使用盾牌掩护的秦军
▲直到后来汉朝军队依然在使用该形制的盾牌
可以想象数千年前当勇武的战士们拿着这种美观坚固的盾牌排成阵列时,那必定是一堵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正如《国风?周南?兔罝》所言:雄壮勇猛的战士,是诸侯的盾牌与城墙。
▲由盾牌组成的严密阵型可攻可守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国风·卫风·伯兮》
殳(shū):一种兼具钝击和刺击长柄兵器。
▲青铜殳
一提起古代军队,大家脑海中想必会浮现电影《英雄》中的画面:千军万马,戈矛挺立。而先秦时和戈矛同时被士兵们握在手中的利器还有殳。殳如同其字一般生僻,几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拂去沙场的尘土,再一睹古殳的风采。
▲人们印象中的戈矛挺立的威武军队
在冷兵器时代,长柄兵器是军队的绝对主流武器,其优点如下:攻击距离远,车战步战均能胜任;便于组成方阵作战;节省青铜材料;使用招式简单。身为长柄兵器的殳自然也具有以上的优势,从出土的青铜殳来看,其形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前端有尖锐的锋刃,下端是粗壮的铜套;另一类则是去掉了锋刃,只有铜套。带有尖锐锋刃的是实战用的殳,而去掉锋刃的则是简化的殳,主要用于仪仗。
▲两种形制的殳,上为仪仗殳,下为实战殳
实战使用的殳木柄采用的是积竹木柲,其中间是一根坚硬的木棍,外面包裹上竹片,又在竹片的外面紧紧缠绕藤条,最后涂上防腐的漆,采用这样的木柄则在实战中不易折断或变形。长约一丈二尺殳本身其结构就带有突刺用的尖锐利刃,还有可用于打击的坚硬铜套,因此这件武器在战场上的威力自然不言而喻。由于殳具有矛一般的刺击能力,又有斧锤一般的打击能力,在戟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殳应该算是第一件长柄复合兵器了,因此它也是先秦时期战车上必备的“五兵”之一。
▲殳拥有长一丈二尺的木柄
▲积竹木柲
同时也可以推断,它很可能也是步兵对付车兵的有效利器,当敌军战车冲入我方本阵时,普通的青铜戈矛即便刺中敌军或者战马也很可能被巨大的冲击折断或损毁,而此时需要的正是殳这样有钝器打击效果的兵器出场,而且殳的尖端刃部也明显比戈矛的粗厚一些。
▲电影《神话》中出现的形似殳的兵器
看着这些古殳,其形状粗犷简陋,和戈矛剑这些精致兵器一比显得有些粗糙,即便如此,也无法掩盖它曾驰骋疆场的风采。正如《国风·卫风·伯兮》描述的那样,数千年前,一位战士告别了心爱的妻子,拿着这杆殳器宇轩昂的走在出征队伍的前面,奔赴战场。
▲曾经与戈矛戟一起征战沙场的殳
【景区导览】
景区服务电话:029-89056222
时尚旅游区·品质生活地
沣东·沣河生态景区——健康品质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