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诗墙在这头——余光中诗歌朗诵会成功举办 我在那头-中国常德诗墙

    周梦晗诗墙在这头——余光中诗歌朗诵会成功举办 我在那头-中国常德诗墙

    周梦晗
    2018年元月14日晚7点,《我在那头 诗墙在这头——余光中诗歌朗诵会》在常德市武陵阁诗墙小剧场成功举办。在余光中先生仙逝一个月的纪念日,一群朗诵和文学爱好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聚集在一起,用诗歌朗诵的方式追思余光中先生,用声音表达自己对诗意的追求。

    活动一开始,全场起立为余光中先生默哀致意。接下来,湖南文理学院教授郭虹女士回顾了她和余光中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并介绍了的余光中先生与常德的渊源。

    余光中先生曾三次来到过常德。1999年中秋,余先生来到了中国常德诗墙,面对蔚为壮观的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余先生心潮澎湃,挥毫题写了《诗国长城》四个大字。

    徜徉在刻有许多名篇佳作的诗墙边,“对中文始终不渝的敬爱”的余先生,慨然赞叹道:“诗墙名贤篇,半部文学史!” “半部文学史”简洁地概括了余先生对中国常德诗墙的印象。

    面对屈原曾经行吟的滔滔沅水,又转身回望临江而立的镌刻在防洪大堤上的中国常德诗墙,余先生说道:“大堤抵御洪水,诗墙是抵御时光的”,是啊!诗人因为诗歌而长久活着,人类因为诗意而永远美好!

    余先生来到了中国常德诗墙的《华夏新声》篇,察看选刻在那里的先生的名篇《乡愁》。作为台湾的杰出诗人,余先生的《乡愁》是被最早介绍给大陆读者的名篇,而这推介人便是李元洛先生。余先生抚摸着黑地白字花岗石的诗碑,沐浴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和人情,神情端庄地请摄影师为他拍照,李元洛先生也走向前去,两只紧握的手,牢贴着诗碑,照相机又记录下了这感人至深的一瞬。余先生从雕塑般的神圣中放松了自己,让满头的白发衬映他孩童般的笑脸,流露出率真的性情,说道,“我人在那头,诗刻在这头。”

    朗诵会现场大屏幕播放了余光中先生自己朗诵的《乡愁》,虽然时空相隔,我们通过视频又一次目睹了余光中先生的音容笑貌。

    “我在那头,诗墙在这头”
    余光中诗歌朗诵会
    (主持稿)
    撰稿:沈文峰
    主持:李昕霖

    首语:
    各位领导、嘉宾及朗诵提高班的学员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昕霖!
    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先生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先生被誉为文坛“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1999年中秋,余光中参访了常德诗墙,细细品味,欣然题下“诗国长城”四个大字,以表对常德诗墙的由衷赞赏。如今,先生仙去,其墨犹香、其情犹在!为慰先生文魄诗魂,今晚我们聚集在诗墙小剧场,举办“我在这头,诗墙在那头”余光中诗歌朗诵会,以诗歌的名义,共同缅怀先生。

    P4: 当代诗人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是一篇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本诗的诗题来自与余光中的交往。1982年,余给流沙河去信:“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四年后,余写的《蟋蟀吟》中两行:“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触动灵感,流沙河写了这首诗,刊登在香港的《文汇报》上。掌声有请徐叶子、王一婵两位联袂精彩演绎。

    P5:《等你,在雨中》,堪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等你”,但全诗不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等你”的幻觉和美感。诗人崇尚莲的美丽与圣洁,将情感揉入古典之美,更显作品清纯精致。余音袅袅,情韵悠长。欢迎沈文峰带来这首《等你,在雨中》。
    P6:当灵感来临,如有神助,来无影去无踪,却又惊起无尽欢喜。
    《灵感》这首诗很形象道出了诗人对灵感的捕捉与感悟。由杨元珍为大家朗诵这首小诗《灵感》,掌声欢迎!

    P7:这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首尾呼应,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请静听《乡愁四韵》,朗诵者:张丽霞。

    P8: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黄河之间,心满意足地睡去。《当我死时》这首,诗人写于1966年的美国,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思念。欢迎沈汇琴为大家带来深情朗诵。

    P9: 一曲《乡愁》传遍天下,可谓朗诵者们最爱的篇章。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从邮票、船票、坟墓再到海峡,情感层层叠进,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请出《乡愁》的朗诵者:杨君武。

    P10:一条珍珠项链系着余光中与夫人范我存共同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正是这些风雨艰难使这根爱的连线更加结实牢靠。结婚纪念日,诗人买下一串《珍珠项链》,并作诗送给爱妻,真情可鉴。诗歌朗诵《珍珠项链》,有请谢恋梅。

    P11:“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迫于时世离乡去国的余光中,置身满目异俗的异国他乡,常有一种文化放逐感,却无法割舍对家乡对祖国的一腔真挚情恋。欢迎冷月带来这首《独白》。

    12:李白,是中国诗史的旷代奇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余光中先生所寻觅的,如诗人自己所说是一种“宛转的怀乡”,也是我们民族所普遍共有的一种历史的情感。请聆听《寻李白》,有请唐静老师和梅扬浠同学。

    P13:《星之葬》,描绘了星光、萤火虫、宫灯,这首诗里,作者从仰望星空感悟到对永恒者的敬畏,生命短促的感慨和些许隐约的无奈。掌声欢迎朗诵者:郭晖。

    P14:偶然停电的晚上,诗人在烛光中寻到了四十年前的回忆。这温暖中还纠缠了一声轻叹,一丝疼痛。失落的心里,会因这烛光而生动,即使斑斑白头。由辜兰芬带来这首《问烛》。

    P15:表达对中国的热爱已成为余光中诗歌的一个恒定主题,中国结对于余光中先生,更多的是代表着中国情怀。爱中国是先生无法割舍的情结,系着他的旧梦新愁。《中国结》,朗诵者:郑媛媛

    P16:先生除了在文学上的多管齐下,还表现于他在美术和音乐上的热情和造诣。把月光掬在掌,注在瓶,分析回忆,分析悲伤。诗歌赋予画面感,勾画出一幅凄惨淡白的海景月色图,取材于台湾童谣的这首《月光光》,掌声欢迎黄华进行朗诵。

    P17:不将头垂下屈服任何的暴力,什么也不能替代我自由的歌声,要做无歌的苍鹰,暴风雨来时要直冲天顶。先生在诗人节写的这首《诗人之歌》,表达了作为一名诗人应该具备的铮铮风骨,请静静聆听这首《诗人之歌》,朗诵者:李梅。

    P18:《春天遂想起》,是余光中的情感细腻之作,讲述了作者的故乡情结和爱国情怀。写作背景是江南水乡秀丽的景色,与风土人情文化,是诗人青少年时期成长地。故他把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诗句,迸发出来。有请邓建华带来这首《春天遂想起》。

    P19:诗人书写了他离开祖国大陆的苍凉心境。道出了游子的孤独、寂寞和一种漂泊无根的心绪和情感。诗作真实地展示了一个流亡者凄凉的、绝望的心态。《舟子的悲歌》,掌声有请张明明、李海宗两位朋友。

    P20: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寻根诗篇。诗人在故宫博物馆看见一件古代文物,白玉雕琢成的苦瓜,于是触发灵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赋予白玉苦瓜以诗意的艺术的灵魂。
    《白玉苦瓜》,朗诵者:杨满利。

    21:卓越风姿,清雅神韵的莲,鼻翼里的清芬,是诗人在讴歌灵秀脱俗的爱侣,不仅爱其青春容颜,哪怕走入暮年,也欣赏其白发皱纹,只因为深爱她芳洁的品质,高尚的灵魂,欢迎李玲朗诵诗人的情诗《永远,我等》。

    P22: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上世纪七十年代作者在美国读书,在校园里创作《江湖上》,充满着对人生对国家的茫然无奈之感。最后一首作品《江湖上》,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翦凝刚老师为大家朗诵。

    结束语:
    诗人走了,但他的余音“我在那头,诗墙在这头”,依然还在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缭绕,遗憾的是,他没有看到两岸统一的那天,“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天堂里,他依然有割舍不了的乡愁。缅怀一个诗人,最好的方式是去读他的诗,今晚我们以一首首经典作品,致敬这位逝去的当代诗坛“首席缪斯”。

    感谢大家的聆听!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诗墙小剧场将持续不断地举办各种艺术活动,欢迎您参与!登记通道:

    感谢常德市妇联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