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话谈消化性溃疡-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

    周梦晗话谈消化性溃疡-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

    周梦晗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上图来源于网络




    1. 定义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是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病变是黏膜的局限性组织缺损、炎症与坏死性病变,深达黏膜肌层。病变主要与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有关,故称PU。按其发生部位及性质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特殊类型溃疡(如隐匿型溃疡、复合性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巨大溃疡等)。PU病変好发于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麦克尔憩室内。PU的主要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等。





    2. 流行病学
    PU是一种全球性多发性疾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一般认为人群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过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在我国人群中以20至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





    3.PU发病的原因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局部黏膜损伤因素和黏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H.pylori)、NSAID和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损伤因素,其它的损伤因素包括胃酸和(或)胃蛋白酶引起粘膜自身消化;药物因素例如糖皮质激素、部分抗肿瘤药、抗血小板药物。此外,吸烟、饮食、心理、遗传等因素也能在损伤黏膜中起到一定作用。粘膜保护因素包括粘膜屏障完整性、丰富的粘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生长因子等。





    4.临床症状有哪些
    PU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多数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呈周期性、节律性发作。近年来由于抗酸剂和抑酸剂等的广泛使用,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日益增多。临床上的NSAID溃疡以无症状者居多,部分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或表现为恶心、厌食、纳差、腹胀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





    5. PU的鉴别要点
    胃溃疡的腹痛多发生于餐后0.5到1.0h,而十二指肠溃疡的腹痛则常发生于空腹时。腹痛发生与进餐时间的关系是鉴別胃与十二指溃疡的重要临床依据。

    上图来源于




    6. 如何药物治疗
    PU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减少并发症。抑酸治疗是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愈合溃疡的最主要措施。PPI是首选药物,能够抑制酸分泌,使胃内pH值升高≥3,每天维持18~20h。消化性溃疡治疗通常采用标准剂量PPI,每日1次,早餐前0.5h服药。治疗十二指肠的疗程是4—6周,胃溃疡是6—8周。对于存在高危因素和巨大溃疡患者,建议适当延长疗程。PPI的应用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H.pylori感染、长期服用NSAID和阿司匹林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原因。根除H.pylori应成为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的基本治疗,是溃疡愈合和预防复发的有效防治措施。四环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低,治疗失败后不易产生耐药,可作为我国H. pylori根除治疗方案中的优先选择药物,必要时可重复应用。另外,抑酸剂在根除方案中起重要作用,选择作用稳定、疗效高、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的PPI,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如果H.pylori首次治疗未根除完全或者再次感染,建议再次进行根除治疗。对非H.pylori感染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建议应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维持治疗。对不能停用 NSAID和阿司匹林药物者,长期使用PPI预防溃疡复发的效果显著优于H2受体拮抗剂。

    名师经验
    祖国医学无消化性溃疡的概念,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一般属于“胃痛”的范畴。魏玮教授临床多年,对诊疗消化性溃疡经验丰富,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 PU具有独到见解,并获得良好临床疗效。魏玮教授认识该病以寒热错杂、气机郁滞为基本病机,治疗上采用苦辛通降之法,方药选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基础方含清半夏辛散温开以升阴,和胃降逆、消散痞满为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涌泄、除泄痞热,干姜温中散寒并为臣,太子参健脾益气以补脾虚之本,郁金疏肝行气、活血止痛,诸药共凑辛开苦降、寒热平调之功。在基础方药之上合以炒白芍、炙甘草以柔肝缓急止痛。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并且在白芍、甘草配伍比例为1:1时效果最佳。若止痛效果不佳,可按照1:1等份比例逐渐增加白芍、甘草用量以达到最佳止痛效果,或可于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再加一味醋元胡以增活血止痛行气之效。

    上图

    公众号声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微信公众号为公益性平台,旨在为广大患者朋友科普健康、养生知识。文中内容及插图如有不当,请相关机构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处理,感谢您同我们一起为公益事业所做的努力!
    文字:杨敏
    编辑:罗梦雪
    审核:史海霞
    感谢关注
    如果您觉得阅读本文有收获,欢迎转发分享,并在下面的拇指处点赞。感谢您对健康事业的支持,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