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词的用笔与章法 【诗词写作】第十三章-古代文学研究院
周梦晗词的用笔与章法 【诗词写作】第十三章-古代文学研究院
周梦晗第十三章词的用笔与章法
词是一种最适宜表达芬芳绵缈之思的文体。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又说“诗之境阔,词之境长”。词的转折、腾挪远比诗复杂。词要写得像词,有词的味道,就得善于用笔,尤以长调为然。用笔之法,前人有主张“一气贯注,盘旋而下”的,有“着重上下照应”的,还有倡导“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的。以上种种,实际上皆是指整篇的章法而言,本节课所要讲的用笔,指的是词中两个意象元之间的承接与转换。有问答、提顿、对照、透过、翻转、折进、虚笔、逆写、开阖等笔法,以下逐一论之。
一、问答
问答者,上句发问,下句作答,而所答之辞,又往往虚致空灵,不能是明确的答案。如: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李白《菩萨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平乐》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横塘路》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贺铸《石州慢》
何处是京华?暮云遮。——万俟咏《昭君怨》
……
二、提顿
提与顿,本来都是书法上的名词。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所谓提笔,是指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所谓顿笔,则是指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特出时,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与顿,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笔法,没有提,就无所谓顿,没有顿,提也就失去了意义。词中提顿,第一种情况是是提笔在前渲染,而顿笔则在后明白了当地说明意思,这叫做正提顿。如: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朱敦儒《水龙吟》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逆提顿,则是顿笔在前实写,提笔在后虚写烘托。如: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王诜《忆故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织成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吴文英《浣溪沙》
三、对照
对照之意,甚为显豁。词中上一意与下一意相互对照,以为呼应,即谓之对照。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谢逸《江城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采桑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四、透过
透过者,下意直承上意,而用意加深。如: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情到不堪言处,吩咐东流。——张耒《风流子》
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晏几道《蝶恋花》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李廌《虞美人》
莫把阑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万俟咏《昭君怨》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敦儒《相见欢》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五、翻转
翻转是两意分成正副,前一意与后一意相反相成。一种情况是前一意是副,后一意是正,如:
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谢薖《鹊桥仙》
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徐俯《卜算子》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叶梦得《贺新郎》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程垓《水龙吟》
不是不相逢,泪空滴、年年别袖。——仲并《蓦山溪》
另一种情况则是前一意是正,后一意是副:
且尽樽前今日意,休记绿窗眉妩。——李南金《贺新郎》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木兰花》
六、折进
折进者,是前后两意,下一意相对上一意而言,既是转折,又是深入递进。如: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踏莎行》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陆游《鹊桥仙》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欹枕,雨外熏炉。——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七、虚笔
这一笔法,是实情虚写,明明是自己的情感,却借写他人或物象而映衬自己。比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不云重来有人琴之感,而云“旧游飞燕能说”。又: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
不谓前事涌现眼前,而谓“行人曾见”。姜夔《扬州慢》过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不写自己不堪回首之情,而以杜司勋事作替。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不写自己愁,却说西湖的翠澜底下,鱼总是愁鱼。王沂孙《天香·龙诞香》: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不曰自己因国亡家破,再无燃香的兴致,却借荀令顿老,映衬自身的绝望悲凉之情。又其《齐天乐·蝉》则云: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是借写蝉之阅世,隐喻自己看尽沧桑易代之悲。
八、逆写
逆写近似与修辞上的倒装,但倒装指的是同一句中语序的颠倒,而逆写则是意脉的颠倒。比如林逋的《点绛唇·草》:
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应是王孙去后,南北东西路上萋萋芳草无数,一加逆写,笔力便见生峭。又如张先的《醉垂鞭》: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意思是说昨日来时衣上云,直使乱山皆昏。但如直写,便无此种写法真力弥漫。其馀像晏几道《阮郎归》: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意实为殷勤理旧狂,故而要佩紫兰、簪黄菊。惟逆笔写来,笔力便自健劲。
九、开阖
开阖,是一种被词人广泛采用的笔法。其法一为先开后阖,一为先阖后开。先开后阖,如: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韦庄《思帝乡》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若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石孝友《卜算子》
未解画船留待月,缓歌金缕细留云。将云带月入东门。——毛滂《浣溪沙》
先阖后开,则如: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长命女》
一般离绪两消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刘招山《一剪梅》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
以上所举笔法,在填词过程中可综合运用,有助于全篇的曲折跌宕。不过,笔法终究只是技巧范畴的东西,诗词要写得好,最要紧的还是得有真气,也就是需要作者充沛的感情和高旷的胸襟。
词与诗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即在于词大多数是要分段的。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的休止而不是全曲的终了,在文字上,也就必须做到若断若续。以双调的词为例,上一段的最后一韵是一次意思的完结,叫做“前结”,或曰“过拍”;下段的结尾叫做“后结”,或曰“歇拍”。下一段的开头起到一个承前接后的作用,俗称为“过片”。词的章法,要紧处就在起、过拍、歇拍、过片这四个地方。
先说起笔。词的起笔,要能切定题旨,笼罩全篇大意。
一种起法,是以问句起: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林逋《点绛唇·草》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张先《一丛花令》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黄庭坚《清平乐》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周邦彦《夜飞鹊·别情》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凡用问句起者,多在一问一答中表明了题旨。
另一种起法,是以对仗起: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踏莎行》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周邦彦《少年游》
修竹凝妆,垂杨系马,凭阑浅画成图。——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词是一种叙事文体,其叙事是片断的、细节的、跳跃的、留白的、诗意的、自叙的,同小说等叙事文体不同,词的叙事要含蓄、典雅、文人化得多。(上说参见张海鸥先生《论词的叙事性》一文)词既是叙事文体,自免不了需要时、地、人物等叙事要素。故对仗起,一种是点明时、地、人物,另一种则是即情、景之细节片段特加渲染。至于既非问句,又非对仗的起句,除了点明时地人、渲染细节或拈出景、物而外,亦有直接点明题旨的。后者,以诗为词者最喜用之。
点明时、地、人物。如: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张耒《风流子》
即情、景之细节片段特加渲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晏几道《阮郎归》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张舜民《浪淘沙》
玉栏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李廌《虞美人》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颺残红。——谢逸《江城子》
睡起流莺语。——叶梦得《贺新郎》
人绕湘皋月坠时。——姜夔《小重山·赋潭州红梅》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姜夔《念奴娇》
点明题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贺铸《六州歌头》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梦绕神州路。——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吴文英《浣溪沙》
前结是第一段意思的完结,然而在全篇来说,却只是一次短暂的停顿。前人认为须“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古今词论》引张砥中语)总之是字面断,而意脉不断。要做到字面断而意脉不断,往往就得与后结有一呼应。北宋名家,往往是前结以淡语收浓情,后结径直写情,戛然而止。兹举名作二首: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周邦彦《渡江云》
另一种结法,是以敲问作结,所谓敲问,就是不下断语,仅作疑问,而答案如何,尽在不言之中。如: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陌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一丛花令》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如果前后结都是同样的笔法,后结一定要比前结更深一层,更具有馀不尽的兴味。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横塘路》
后结的结法大略有拙质与含蓄两种。拙质者,直接写情,此种须有真性情,最难。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柳》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周邦彦《风流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这种结法,正如况周颐所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卷二)
但大多数时候,后结是用写景或引事作结,要含有馀不尽之意。以景结情如: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引事作结如: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絃桐,目送归鸿。——贺铸《六州歌头》
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朱敦儒《水龙吟》
后结有时也采取祈愿告语的形式,这种写法往往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
过片在词的章法中最是吃紧,张炎说:“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如姜白石词云‘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于过片则云‘西窗又吹暗雨’,此则曲之意脉不断矣。”(《词源》卷下制曲条)词的过片处多是自叙(也包括叙写时事),而高明之士,则发起别意,或深说一层,或运空灵之笔。
自叙者如: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叙写时事,实为作者情感之寄托,故亦为自叙之一种。如: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相见欢》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张孝祥《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发起别意,而深说一层,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漫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王沂孙《眉妩·新月》
而运空灵之笔者最是高明,兹举名作二首: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这首词,上片极力铺陈蟋蟀之声,着力刻画凄寂的心情,过片用“西窗又吹暗雨”,情景交融,打成一片,把意境转入到更为凄凉的境界。这样,就不但呼应了前文的“夜凉独自甚情绪”,更呼应了下文的“别有伤心无数”、“一声声更苦”。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此词乍看过去,只是寻常伤春之感,但词人在过片处著一句“当年燕子知何处”,暗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之意,便知词人实有沧桑易代之际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韦曲是唐代长安的名胜之地,斜川是陶潜为斜川之会,以示不忘东晋的地方,二地皆有恫怀故国之意。如果没有这三句,词的通篇也只是伤春之意,有了这三句,那些伤春的句子,也就更加沉哀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