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试读丨三国·杀:关公不义-有病要读书22

    周梦晗试读丨三国·杀:关公不义-有病要读书22

    周梦晗
    桃园三结义,说的是刘关张讲义气的事,可我们最终发现,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成为义气典范的,惟关羽一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这就是明证。
    那么,关羽这个“帝”之尊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早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关羽仅仅是一个将军,性格有点冷,有点勇,仅此而已。宋元两朝开始,关羽逐步被神话。刘备的正脸,亦是这个时候开始被强化。到了明清两朝,直接把关羽捧上了天。下面是关羽在各个历史时期被赋予的尊号:
    蜀国时,封其为壮缪侯;
    北宋时,封其为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
    南宋时,封其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元朝时,封其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朝时,敕建开庙,封协天护国忠义帝;
    清朝时,封其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所谓的“关帝”“关帝庙”,就是这么演化来的。历史上又有三位皇帝,推崇关羽,到了近乎儿戏的地步。
    清雍正爱屋及乌,竟连关羽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并追封,分别为光昭公、裕昌公、成忠公。
    明万历帝给关羽的封号,竟达十五字,曰:三界伏魔大帝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清光绪帝不甘示弱,他给关羽的封号,达到了二十六个字,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可谓登峰造极。
    粗略统计,历史上又有十六位皇帝二十三次御旨加封关羽,爵位由候而王,由王而帝,乃至关圣大帝,真是荣宠无比。至此以后,士农工商、贩夫走卒、僧道丐匪、华夏大地皆追随皇室脚步,追捧关羽。
    这些皇帝老儿,为什么如此热衷宣扬关羽?作用恐怕与现在的道德模范相当,希望治下的臣民,都像关羽那样,愚忠皇室,这样,他们才好统治;这样,他们的江山才可万万岁。

    历史的演化非常有意思,有一文(文圣孔子)便有一武(武圣关羽),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道德楷模与精神寄托,全在这俩人身上了。
    可问题是,中国的事、中国的人往往都经不起深究。
    以关羽为例,说他是道德模范,说他是仁义的化身,他可真经不起推敲。
    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发誓说,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人之中,关羽先死了,也不见刘备与张飞,即刻追随于地下。
    “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如果只是说辞,那么中国人的结义、拜把子,显然就是虚伪透顶的把戏;如果是不容置疑的誓言,显然,那刘备与张飞就失言失信了。后来的张飞之死,并非为关羽报仇所死,而是死在部下手里。
    刘备之死,看似与关羽有关(为其报仇),但那也是三年以后的事,且是病死。那么,关羽信誓旦旦的要追随刘备于地下,又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在里面呢?谁也说不准,因为先死的是关羽,而非刘备或张飞。
    至于关羽之勇,就更加离谱了。如温酒斩华雄,正史所载,华雄为孙坚所斩;如瞬间斩颜良,那是关羽偷袭的结果;如再后面的斩文丑,正史所载,诛文丑者,曹操也。
    关羽少智无勇不说,心还比针眼小。先说他投降曹操一节。你投降就投降呗,他还酸溜溜的,说什么“降汉不降曹”。曹操都挟天子令诸侯了,这天哪还有什么汉不汉的?
    曹操心想:“这关羽,真个小鸡肚肠之人,什么降汉不降曹的?他难道不知道汉既我,我既汉吗?”曹操虽暗讥关羽,但表面上,却欣然应允:“就依云长所言。”曹操是现实主义者,他注重行为与结果,甚于意识形态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曹操为笼络关羽,表奏朝廷,封其为寿亭侯,并将铸印,使张辽送去。那印上篆刻“寿亭侯印”四个大字。关羽偷袭颜良,本身就是不义之举,可他就此获得能征善战的美名,且封了侯。这便宜,大了去了。可关羽心眼极小,看了看印,什么也不说,就是不接受。
    前去送印的张辽,不知道关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悻悻而回。张辽跟曹操汇报的时候,也是一个千不明万不白:“关将军怪怪的,面无表情,把玩了一下侯印,什么也不说,又还到我手里,不知是个什么意思?”
    曹操一听就明白了:“是我有失计较,以致如此。”遂教工匠把“寿亭侯印”几个字销去,另铸“汉寿亭侯之印”六个字,再使张辽送去,那关羽便欣然接受。
    “寿亭侯印”究竟与“汉寿亭侯之印”有什么不同呢?加个“汉”字,你就是汉室之侯,而非曹操之侯了吗?人人都看得明白,你关羽这个侯,分明就是曹操所赐嘛?
    你寄人篱下——不是汉室之篱下,而是曹操之篱下。那么,侯印上的那个“汉”字,还有什么实际意义?
    这不表明关羽具有原则性,仅仅表明,他斤斤计较,心眼比针小。与曹操大开大合的性格比,那关羽之所为,直如妇人。
    关羽挂印离开曹营,去找他的刘备哥哥。曹操不舍,半途赶来,送上锦袍一领,以示纪念。关羽也不下马,用青龙刀尖挑却锦袍披于身上。他怕什么?你不是斩华雄、斩颜良、斩文丑,斩这个斩那个的无敌英雄吗?还怕个曹操?这只能证明,关羽这个人,心理极度阴暗。
    就说刘备引军入樊城那年吧,刘备收刘泌的外甥寇封(后改为刘封)为义子,关羽闻言,那叫一个不高兴,他拦住刘封:“孩子,别忙着拜我。”遂一脸不快,对刘备道:“关某弄不明白,兄长自己有儿子,又何必半路弄个别人家的儿子回来?这样,将来是要生乱的!”
    刘备也极为不快,驳斥道:“云长何故干预我的家事?我待这孩子为儿子,这孩子待我为父亲,何乱之有?”关羽指指刘备,又指指张飞,再指指自己,怒道:“咱仨一个头磕到地上,那就是一家人。这会子,怎么又成了兄长的家事,而不是我们的家事了呢?”
    说完,悻悻而去。罗贯中写到这里,说刘备与关羽的关系,点了一句“此是结怨处”。
    二一九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刘备封赏手下,其中就有五虎大将,关羽自然是其一。当关羽听说黄忠亦为五虎大将之一时,竟不接受此衔。马超不能比他强,黄盖亦不能与他比肩。关羽就是这么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为吴蜀联合抗曹,诸葛瑾给孙权出了一个主意,说:“我听说关羽膝下有一子一女,其女幼小,未曾婚配。我愿到荆州走一趟,与主公世子求亲。若关羽同意这门亲事,咱们就与他计议共同破曹一事;若不同意,再做别的打算不迟。”
    孙权纳言,遣诸葛瑾为使,到荆州提亲。关羽性如烈火,闻言大怒:“虎女安肯嫁犬子!也不让孙权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个什么货色!”
    诸葛瑾文弱之人,见关羽如野兽般暴跳如雷,赶紧把话收回:“关将军息怒,就当我什么话也没说。”关羽依旧怒不可遏:“老匹夫,快滚!关某若不看你弟弟之面,立刻将你的头扭下来去喂狗!”遂唤左右:“把这老匹夫给我赶出去!”
    诸葛瑾回见吴侯孙权,不敢隐匿,一一照实禀告。孙权大怒:“嘿,你关羽不同意这门亲事倒也罢了,何以如此无礼,羞辱本侯。”
    遂下定决心,攻打荆州。关羽自此走到“前有吴兵,后有魏兵”的困局之中,被东吴击败,最终落得个斩首的凄惨下场。

    因题材篇幅限制,《三国·杀:最黑暗的地狱是人心》将只在有病要读书的圈子更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扫上面的二维码进圈阅读。这是《三国·杀:最黑暗的地狱是人心》试读章节:关公不义
    --------------
    如此,我实在看不出忠义化身的关羽有什么“义”可言,但后人却把桃园三结义,实实在在的与公正、诚信捆绑在了一起。
    我读三国历史,满目皆是刘关张的嗜杀成性。一个社会,把嗜血者标榜为义之楷模、仁之典范,仅仅因为刘备是汉室苗裔?仅仅因为刘关张是历史所谓的正脸?
    尤其学界,把刘关张可疑的“仁义”,美化为传统社会的传统美德,言外之意就是,传统便是好的,因而要发扬光大,反传统则是离经叛道的,因而要鞑伐灭迹。
    如若一个民族,把这些非常可疑的历史垃圾捧成价值观的时候,这个民族在精神层面就很难再有长进。这样的民族,穷则穷凶极恶,富则为富不仁。
    为什么?因为他们把无耻当成了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