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诗论专著︱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连载54)含义的多重-靖清轩_0

    周梦晗诗论专著︱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连载54)含义的多重-靖清轩

    周梦晗
    (五十四)
    在我即将对诗人程维的《与鲁迅先生的最近一次邂逅》这首诗歌作品进行评论之前,刚刚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动江西青年作家创作及作品专辑出版”这个主题写了点个人感受,现在当我正式进入这首诗歌作品之时,又一次对我产生了冲击,也许诗人程维在创作这首诗歌作品时想要表达的与我当前的阅读感受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意思,但这就是诗歌,允许读者有多种不同的感受。正如有诗友在我博客中留言所说的那样:
    所谓“诗无达诂”,“无达诂”的诗歌作品,往往是艺术性很好的诗歌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多的读者意中,会产生不同甚至方向相反的境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那是一个文学的时代,纯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曾着实辉煌了一阵子。那时,读者都是排队竞相购买纯文学作品。原来那些根本不起眼的省市级的纯文学刊物,每家的发行量都突破了十万大关。现在只要我们谈论到那段辉煌时期,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眉飞色舞。但是,进入到九十年以后,市场经济大潮开始对纯文学进行冲击,新崛起的俗(地摊)文学走俏,高雅的纯文学问津者寥寥,纯文学受到俗文学的严重挑战,从这时起纯文学逐渐走向低谷。
    走进新华书店。你
    又出现在书架上。压塑的封面
    在武侠小说。席慕容诗歌与厚黑学
    中间。格外耀眼
    一种久违的感觉。使我
    不得不在这种场合。以人民币
    这种最世俗也最现实主义的方式
    亲近先生
    既使书价成倍上涨。我囊中羞涩
    也无法隔绝这份和你接近的情感
    像鲁迅文集这样的纯文学作品夹“在武侠小说。席慕容诗歌与厚黑学/中间。格外耀眼”,武侠小说和席慕容诗歌都是通俗文学。记得徐兆淮曾在1995年7月23日的《作家报》上撰文,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文学进行了评说和预测。他说,文学变革的内在动因和依据首先表现为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冲击和推动,并预测社会热点式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娱乐性强的通俗文学,还有直接面向商品的广告文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纯文学开始陷入空前困难的境地。纯文学这种活生生的困难现象,在进入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客观必然性。
    由于商品经济活跃,市场规律驱动,社会物欲升温,人们的文化消费要求也相应地朝着消遣性、通俗性、娱乐性倾斜。社会热点式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娱乐性强的通俗文学等“文化快餐”的出现,全然是社会生活的内容和节奏发生变化的结果。这就势必导致文学商品化观念日益升腾的结果。以前那种传统的文学创作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也随之从总体和基本形态上发生嬗变和更迭。而这种嬗变和更迭在某种程度上是痛苦的,但又是无可奈何的。
    今天。先生的短剑
    早已陈列在国家纪念馆。成为
    大学中文系的一门必修课程
    在哲学与诗歌中。是一种铁的精神
    此时。我正在做你最没出息的学生
    作为中国青年诗人。我觉得
    诗歌的本质。荣誉与永存
    都在你的胡须和骨头里面
    只是先生曾经锻造为剑的笔。而今
    在许多文人手中
    都得了软骨病
    把文学直接通俗到钱。当我
    每天面对一张白纸。如面对
    命运的锋刃。我没法回避自己一生
    将背部交给阴影
    也许我唯一的努力。就是
    忍受寂寞与贫困
    使手中的这支笔。重新变得
    象先生的骨头一样坚硬
    “在许多文人手中/都得了软骨病/把文学直接通俗到钱。当我/每天面对一张白纸。如面对/命运的锋刃。我没法回避自己一生”。现在,当纯文学的光彩被金钱的强光逼得黯然失色时,我们怨天尤人不行,咳声叹气不行,无视它的存在与影响更加不行。
    自从我们国家进入市场经济这个阶段以后,文学作品不可能超越经济形态而存在。文学作品尽管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归根到底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式制约着它的形态和过程。文学作品如果不能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相吻合,不去寻找和体现新时代、新环境的普遍心态和共同情绪,而只是恪守老一套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式,那就难免会失去读者,最终受到冷落,陷入困境。所以说,文学作品在市场经济波涛的冲击下,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发生变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与读者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密切。也就是说,现在市场功能强制着作家选择读者,同时,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转化为广大读者通过市场选择我们的作家。这应该说是读者与作家关系中历史主体转移的真正体现。我们的作家应该意识到,读者的意见在转化为市场选择之后,将难以逆转。市场的动态选择机制将对文学创作的竞争作深层的启动。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创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密切与读者的联系,逐步调整与健全文学创作与市场体制的合乎规律的关系。这些年以来,社会热点式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娱乐性强的通俗文学在规模和品种上都非常红火兴旺,一些率先反映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的社会观念和人际关系的新变化的文学作品,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这无疑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作家在具体的创作活动中,需要从务实的文学观念出发,自觉地去满足读者那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可遗憾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却把这些压缩进了作家的性格里和作家的命运中。在市场经济转型期,更是把它推向了极端。当然市场转型期的当前社会也把再次选择的机会交给了每一位作家。因此,痛苦对痛苦,如果你想继续选择当作家,你就得承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纯文学的冲击而带来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