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论景观艺术设计与人的感知体验-美与时代城市版
周梦晗论景观艺术设计与人的感知体验-美与时代城市版
周梦晗
文:晏安
景观艺术设计是集合地形、建筑、山水、人文、艺术、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设计艺术。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主要通过视觉感受来观察建筑、地形及周围环境,同时也会通过其他感觉来体验身边环境,例如听觉、嗅觉、动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决定个人对整体环境的判断与评价。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对景观环境体验的过程,是通过各种感觉体验相互作用来完成的,或相互加强、或相互削弱。通常景观要素以时空序列的有机组合,构建起一个“天、地、人”贯通一气的整体,通过人与自然的深层次感知触碰,在有限的景观环境中和谐共振,体悟出“天人合一”,并超脱对宇宙、历史以及人生的无限遐想。一、景观艺术设计中的视觉感知
视觉是人的主要感官,在景观艺术设计过程中,建筑、山水、花草树木、雕塑及绘画,都以不同序列组合的方式展现在人的面前,人或进入环境,或居、或游、或赏,首先感受到的是实有之象。之所以有了这些收入眼前的景观要素,才有视觉冲击力的自然意境。由于人眼“中央凹”视觉是具有辨识物体精细形态的能力,拘泥于人的视觉功能,通常对缺乏停顿点和空旷无边的景观环境易给人单调无味的感觉,如茫茫无边的草原、单调空旷的广场,很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而有内容变化的节点和有层次的设计往往能让人驻足,注目。人们经常对某一环境通过视觉的感受达到一定的审美需求,如北京的颐和园中的排云殿、佛香阁、万寿山与整体环境中其他的建筑物之间主次分明、层层叠落,整个画面环境主体突出,凸显层次与变化。
由景观轴线把主次分明的景观要素集聚在某一线性空间,连接一系列重要景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起到视觉引导作用,观景的视觉心理得到一定满足。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规则曲线形轴线的使用把各景观要素集聚在轴线之中,在视觉上,既可纵览全局,又可细细品味。如瑶里绕南陶瓷主题园区的景观轴线主次分明、层层叠叠、蜿蜒曲直。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以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来体现景观轴线上的景物变化,让观景者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感受到景观环境抑扬起伏的变化,同时也保证了景观环境中的视觉延伸和景观空间的有序组织。
在景观艺术设计中,视觉感受的延伸和情景交融应从景观造园的因借关系的角度来看,北京玉泉山和西山在因借关系上成为颐和园借景的对象。借景虽为造园者推崇,但也是观景者的视觉心理满足的需要,人们崇尚自然,更注重情景关系,古人如此,今者亦如此,视觉之于山水、花木之间。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的景观设计采用种植银杏来营造人们视觉上的愉悦感受。在视觉的引导下,移情入景,以景于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等都是以视觉观“象”而取其意境。这也是古典景观艺术设计的基本思想,也是当下指导我们在景观艺术设计中探索的方向。二、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
(一)听觉体验
听觉是外界声音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也是人和动物感知外部世界的一种生理手段。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听觉的设计常被忽视,有些则是以现代人工音响和喇叭为标配,缺乏对大自然的深入了解。然而,以声传情,古已有之。行云流水,山色鹤声,利用山水清音,潺潺溪流、垂瀑飞水来筑造景观在古代已达到的意境高度。利用水的声音打破景观园林中的安静,以为静中有动,可以是为天然琴音。
(二)嗅觉体验
嗅觉之于花木,花草树木之美,形于外而充于内的外在美和内在气。花木之香可营造出沁人心脾的弥香意境,可以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花木的配置,应按季节、地域环境等来确定,以达到视觉和嗅觉上的满足,观其色以闻其香。可种植幽香清雅的梅花、清新可人的蔷薇等具有挥发性物质的植物,刺激人的感官,使人产生愉悦之情。如拙政园的“远香堂”荷风扑面,清香益清。在现代校园景观中,如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川师大的洪河校区,以种植桂花为主。中秋时节,香气扑鼻,以“味”取胜。
(三)动觉体验
动觉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在观景体验过程中身体的运动、观赏的方向、速度的快慢的改变都会造成动觉变化。如人在走过汀步的时候每个石头上的停顿时间的感受都是伴随着视觉和动觉相结合的感受模式。在动觉发生的同时也会伴随景观节点的变化产生愉悦心情。如传统古典园林中的柳暗花明、 峰回路转、 曲径通幽的创造手法。如唐代杜牧在《阿房赋》中写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现代公园景观设计中常用此手段,亭台楼榭迂回曲折,或高、或低、或上、或下,使观赏者获得深刻的动觉体验。三、不同感觉在景观艺术设计中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正常环境体验主要以视觉为主,同时也伴随着其他的感知体验,并通过五官和身体部位获取景观环境信息。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应考虑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特别是要考虑多种感觉对景观环境的综合体验效果。从而设计出符合人们感官体验的景观艺术设计方案。
(一)相互加强
在景观环境的体验中通常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同时被唤起,在这一过程中视觉常常被认为是第一感知体验,但伴随着动觉或听觉也会介入视觉体验。各种感觉相互加强,促成感知体验的升华。以登峨眉山为例,远看峨眉山巍峨壮观,当亲身登爬,经历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险峻,听潺潺山水之声、花木香气扑鼻的意境。这种体验登山的乐趣及欣赏大自然风光情趣已然聚各种感觉于一体。当两种感觉在景观环境中提供同一类信息时,反映客观对象的直接感受的过程中,同时也会唤起脑海或想象中的意境感觉。当我们站在峨眉山报国寺前,欣赏其外观的宏伟,感其佛心善德,心中不由会响起普度众生的钟声。把具有传统佛教特征的视觉感觉和心中的意境钟声感受相结合,给了我们与寺庙有关的同一信息的多种感觉,相互加强,形成了更加深刻的景观环境体验。基于多种感觉在同一景观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在特殊景观主体设计中应提供单一感觉的空间,以免相互影响。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运动场的设计应注重学校的特殊属性,以免运动过程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相互削弱
多种感觉作用于同一景观环境,人脑通过对环境感觉的筛选,往往会将其中最强烈的感觉放在主要位置,比如,在景观设计中如果没有处理好环境周围的噪音,就会削弱欣赏主体的视觉、嗅觉等感觉。任何一种感觉被另一种或多种感觉干扰,都会造成总的感觉体验的不舒适。充分运用好各种感觉的规律特征有助于设计出良好体验的景观环境,从而丰富人们对景观环境的感觉体验。四、景观艺术设计中感知体验的营造
(一)重视景观要素的编排与组织
要说景观要素的编排和组织,首先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景观要素。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观要素主要有地形、道路、建筑、山水、树木、人造公共设施、雕塑、艺术等,那么这些景观要素在设计之前是缺乏秩序的、混乱的。只有通过合理的、有目的、艺术的改造处理才会达到人们想要的感知需求。第二,编排与组织。编排、组织属于“度”的范畴,对事物对象有秩序的编排组织始终体现在对“度”的把握上。合理的编排与组织可以使人产生赏心悦目、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心情舒畅的心理感受。反之,则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索然无味的感受。
(二)材料的选用
景观设计材料与建筑材料多有相似,在这里主要针对景观艺术设计所用、所选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进行分析。天然材料主要指天然石材、木材、土料、水体。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些材料将会给人亲近大自然的感觉,如地面铺装选用的石材——鹅卵石、青石板、表面粗糙的大理石等颜色不一的石材,人在行走体验过程中,视觉与触觉感受都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木材的选用与合理的利用水体,营造静中有动的景致,能给人亲近大自然的感受,将人的感受置于山石、花木之间,驻足、注目才是景观艺术设计的目标。
(三)造景与因景而借
造景是景观园林艺术必不可少的设计方法,根据地势、周围人文环境进行造景是传统园林设计的重要思想,古人常以堆山、挖河、叠石、引水等方法进行造景处理,今天依然可以借鉴学习。西湖子的雷峰塔所在夕照山就是靠前人的堆山之法来实现的,山是堆成的山,西湖的水是围成的水,进入景中,营造一种山水一色、物我相忘的意境感受。
因借关系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视觉延伸上的感官体验,因景而借,在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可以清晰看到景观主体是滕王阁以及周边环境,再借赣江之水、落霞与孤鹜的景来营造“场”的体验,可谓是意境中的意境,同时也为人在景中的愉悦体验提供可能。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振,是通过各种感官作用于景观环境来完成的。俗话说:“人在景中,景在心中。”人对景观环境的感知体验是景观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感官体验是人们对环境提出的又一种需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设计从业者,应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也只有丰富了人们对景观环境的感知体验,我们的景观设计作品才算真正成功。
美与时代 城市版
★投稿★
电子邮箱:mysdcsb@sina.com
投稿地址:郑州市经三路98号
联系电话:0371-65511020
扫描以下二维码
长按识别 微信
二维码关注
长按识别 微店
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