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话说道州:《道州古庙传奇》黄龙庙、九井塘神秘传说-活力道州
周梦晗话说道州:《道州古庙传奇》黄龙庙、九井塘神秘传说-活力道州
周梦晗
活力道州,做道州高品质公众号
古道州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东有响石,西有金鼎,南有神木,北有九井。”说的是古道州城周边的四大奇景,称之为“四奇”,与“道州八景”并称为古道州“四奇八景”享誉千年。
九井即九井塘,在今东门街道北门社区。九井也叫奉家井,因古时候有奉姓人家聚居在此附近而得名。九井还俗名五女井,传说古时候的一天,有五个妇女在九井塘洗衣服。突然水面上飘来五彩的绢帛,她们个个争相去打捞,最后五人全部掉入水里淹死了故名。
九井塘不是人工挖掘的,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个员外,住宅富丽堂皇占地很大,却凶暴强横,心狠刻毒,老百姓无不痛恨。员外家里有一个小丫环,小丫头养了一条小黄狗。员外讨厌丫环和黄狗,动不动就打骂交加,十分可恶。丫环对黄狗很好,常常背着主人喂些残羹剩饭,惹得黄狗摇头摇尾,对丫环十分亲热。一天晌午,乌云满天,大雨将至,员外家中准备宴客,丫环正忙得不可开交之际,黄狗却口含饭舀飞的似冲出门外,丫环想要夺回饭舀,紧跟不舍。追出门后不久,猛然听得一声巨响,天地变色,草木震动,丫环回头看时,员外家已无踪影, 只见大水茫茫翻滚涌动。等丫环回过神来时,乌云散去,四周重归安静,留下一口碧波荡漾的大塘。多么动人而美丽的故事啊!小黄狗救了小丫环,而心狠凶暴的员外也消失了。而据《道县地名录》记载:“塘呈不规则之牛丫形,面积7.5亩。地势低洼,高处水皆汇于此。碧波粼粼,终年不涸。塘底多石灰岩,浅处裸露水面,有泉出石隙中喷激如井,凡八、九处,故名。又名奉家井。为唐道州刺史元结垂钓处。明代筑有黄龙庙,祀元结。或云昔为村庄,地震陷落所致。左溪〔涍泉)发源于此,通潇水。”局部地震地陷所致,可能是九井塘形成的较好解释。
百姓传说九井塘在地下联通着潇水,由龙神掌管。就在岸边建有一座黄龙庙,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庙前原有一座玲珑的戏台,每到节庆便会演戏酬神。黄龙庙坐东朝西,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分前后两座殿,前殿奉元结,后殿奉龙神。又因里面祭祀唐代道州刺史元结,称元刺史祠。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五月,元结到任道州刺史。元结(716-769),字次山,号漫郎,河南鲁山人。祖先本是鲜卑族,原姓拓跋,唐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头年,道州经过“西原蛮”之乱,烟舍寥落,人民逃散,从四万多户骤减到四千。战争之后又是荒年,人民在水深火热的困境中挣扎,朝廷不顾人民死活,仍然照样催收赋税。元结到任后见此情形,有感而发写下了《舂陵行》: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郭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元结及时上奏皇帝,请免“百姓所负税及租庸使及市杂物十三万缗。”第二年元结又奏准减免道州“岁正租庸十万缗,同时又免徭役,招抚流亡,恢复生产。“西原蛮”不犯道州,元结深有所感,写了一首五言古风《贼退示官吏·并序》: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元结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二年(767)期间,两度出任道州刺史,后来授总管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道州军民因感念他的德政,到京城向皇帝请奏为他建生祠,这是道州最早的元刺史祠。九井塘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一个老妇人早晨到九井塘洗衣。她蹲在一块圆圆的黑黑的石头上洗衣服,很快她把一桶衣裳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缓步回家。上岸后深怕掉了东西,回头看了看。突然看到大石头竟活动起来了,她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再走近看时,那块大石头前后伸头露尾,四爪皆动。原来是个大乌龟在慢慢地游向深处。这九井塘周边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池塘,鱼虾肥大。附近村庄流传有“没得鱼虾不吃饭”的民谣。据传元结经常在九井塘垂钓,因此黄龙庙内既祭祀龙神又祭祀元结。
黄龙庙在古代被列入道州官方祭祀范围,规定每年春季农历二月、秋季农历八月的辰日,州衙大小官员军民等都要到此祭拜。
明万历十七年(1589),甘肃泾州人李发,字中卿,出任道州知州。李发在任期间,抚字勤劳,严禁胥吏里甲,厘清宿弊。遇到饥荒之年,他曾经在报恩寺(县中医院)做粥赈灾,救活饥民无数。特别是每次道州遇到旱灾,他都会亲自去求雨,而大雨有求必应。当他从道州离职的时候,百姓在道旁扳辕号哭挽留。明万历年间,百姓在城东建遗爱祠并刻碑来纪念李发。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道州秋旱无雨。八月的辰日,知州李发率领州衙大小官员和军民百姓,抬着老虎骨骼,敲锣打鼓来到城北黄龙庙求雨致祭。官员们都身穿蟒服,对着龙神上香行二跪六叩首礼。知州李发虔心祝文上疏到:“致祭于敕封福湘安农龙王之神,曰:惟神德洋寰海,泽润苍生,允襄水土之平;经流顺轨,广济泉源之用;膏雨及时,绩奏安澜,占大川之利;涉功资育物,欣庶类之蕃昌;仰藉神庥,宜隆报享;谨遵祀典,式协良辰,敬布几筵,肃陈牲币……”礼毕,当人们把老虎骨骼投入九井塘,想着来场“龙虎斗”以期风云际会大雨倾盆,忽然九井塘水面涌动,游出两条大鲤鱼,有两丈多长,鱼鳞金光闪耀,红色的鱼鳍一动,而天上云气突变,竟然连续三日都出现这种景象。大家都惊异万分说鲤鱼是龙神变化的,之后大雨连续下了好多天。因此,知州李发深感神异,写有诗句“颇望六龙回旱驭,忽翻双鲤跃灵源。”做成匾额悬挂在黄龙庙里。
到了明朝灭亡,自称大错和尚的钱邦芑(1602-1673,字开少,江苏丹徒人)流寓永州,来到道州寻访黄龙庙,看到古庙已经荒败,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
次山元使君,行己不阿俗。
清尚绝风尘,仁恕每自勖。
守官静安人,徴求不忍渎。
乱后起疮痍,哀鸿藉抚鞠。
虽复百世遥,孔迩犹尸祝。
我来观荒祠,遗像何穆肃。
尚友在诗书,瞻仰慰所欲。
清嘉庆十七年(1812),黄龙庙得以重修。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队攻打道州,黄龙庙遭到破坏。清光绪元年(1875),道州知州盛赓主持重修了黄龙庙。盛赓是盛宣怀四子(1823—1900),字璞人,号朴人,江苏武进县人。修光绪《道州志》,为官以清廉著称。
1949年9月,北门人蒋贤辅担任道县县长,11月6日通电起义,只做了短短的三个月县长,成为民国道县最后一任县长。道县和平解放后,蒋贤辅告老还乡。解放之后,因为破除迷信,道县还搞了“解放军大战九井塘”,捣毁神像,黄龙庙废弃。后来,蒋贤辅无处安身就寄居在黄龙庙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蒋贤辅也在劫难逃,多次遭到批斗。1967年10月,他又被打为诬陷翻案,再次受到严厉批斗。加上眼瞎病缠,最后蒋贤辅在黄龙内自杀而亡。
如今附近的村民自发组织,稍稍修葺了黄龙庙。后殿正中塑起了元结坐像,称为刺堂公公;塑起了龙王和夫人坐像,称为黄龙公公和黄龙娘娘;庙墙上也重新绘制了多幅壁画。而今九井塘这里建起了九井塘山庄,时不时还会有善男信女来黄龙庙化纸烧香。现在每年的端午节,道州都会划龙舟来庆祝。北门社区及周边的一些村庄组织的龙舟队都以黄龙作龙头活跃在潇水河上,继续演绎着千年的神奇。
本文作者:蒋艳军
来源:指尖道州
活力道州
有奖新闻广告热线:13974660187
商务合作:hz13974660187
投稿征集文艺作品邮箱:370408229@qq.com
做道州
高品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