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试问高铁领域谁与争锋 (观点)又一项核心技术被中国攻克-环球军事
周梦晗试问高铁领域谁与争锋 (观点)又一项核心技术被中国攻克-环球军事
周梦晗
近日,由中国通号研发的全球首套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系统(C3+ATO)顺利完成实验室测试,即将进入现场试验,标志着我国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保驾护航下,中国高铁智能化运营水平领跑全球,即将迎来自动驾驶时代。作为世界第一高铁研发和运营大国,此项技术的突破将会产生一些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溢出效应将会蔓延至国家层面,甚至地缘政治层面。
高铁自动驾驶系统
首先是使中国在知识经济领域有了发力点。知识经济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高铁自动驾驶系统无疑使知识经济的技术成果与智慧结晶。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高铁实现智能化运营将使知识经济在中国有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对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产生正面促进作用。进入新世纪后,人类又处于产业革命的前夜。西方学者认为新技术和新的消费需求是推动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而最大的成功将是两者的结合。基于这一认识,美国明确将其制造业发展重点确定为高科技清洁能源产业、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等先进制造业。中国也提出与之类似的《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该项技术的突破不仅使中国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取得进展,其技术成果将会应用到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领域,将会对整个《中国制造2025》产生不小的促进作用。
最后是使中国高铁“出海”更有底气。中国在发展高铁之初就从高铁技术发达的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引进先进技术,取众家之长,高标准进行建设。中国高铁具有较好的集成性,从国外引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创新以后,中国高铁创造了集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动车组、列车控制、牵引供电、系统集成等为一体的较完整的高铁技术体系,体现了良好的集成性。中国已经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自主研发成功“高铁芯片”,从而掌握了高速列车最核心的技术。
2014 年 11 月,中国再次在高铁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被称为“高铁之心”的牵引电传动系统和被称为“高铁之脑”的网络控制系统上实现了完全自主创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全面掌握高铁完整技术的国家之一。
此外,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高铁网北起哈尔滨,南至三亚,东起东南沿海,西至西北腹地,在建设的过程中克服了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和高温、高寒、风沙和温差变化等气候难题,中国高铁创造出了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良好技术适应性。
与世界上最早运营高铁的国家日本相比,中国高铁具有如下重大技术优势:首先,中国高铁的车头是用世界上最大的8万吨水压机一次锻造成型,而日本则用的是传统焊接技术,中国高铁的机车可以在同样功率输出的前提下跑得更快且结构强度更大;其次,中国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风洞群,高铁机车的外形在可以利用其进行外形优化设计,而日本不具备这样的技术条件,其下一代战斗机“心神”(项目已经下马)都必须远赴法国去吹风洞;第三,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地形和气候带兼备,锻炼出一支举世无双的工程队伍——目前世界上具有实际高海拔和高桥隧比例施工经验的高铁承建商只有中国。中国高铁的适应性因此远超日本。
中国不但是当今世界少有的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洲际型大国,高铁的技术升级前景广阔,这也是其它竞争对手、包括日本无法比拟的。而且,中国高铁报价比其他国家都低,运营价格更是诱人:中国高铁的票价能够低到每公里7美分,而目前日本高铁的票价是每公里30美分、法国高铁的票价是每公里27美分、西班牙是每公里25美分。中国高铁真正做到了价廉物美,所具有的成本优势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之竞争。性价比方面堪称世界第一。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世界高铁市场上围绕订单展开多次竞争,互有胜负。而该技术的攻克将可能使胜利的天平更多向中国倾斜,中国高铁“出海”之路将会因此更加顺畅。
由此可见,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技术的攻克将会在各个层次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将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步显现出来。对于中国这个正在迈步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该技术背后的创新精神其实更是一笔宝贵财富。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亚太日报》
马尧:亚太智库研究员,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