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话清东陵——爱新觉罗的风水宝地-慈海慧林

    周梦晗话清东陵——爱新觉罗的风水宝地-慈海慧林

    周梦晗


    摘要:清东陵,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室爱新觉罗的长眠处。从一六六三年葬入顺治帝到一九三五年同治的最后一位皇贵妃八葬为止,包括五位帝王、十五位皇后及一位阿哥…… 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离北京一百二十五公里。 与北京明十三陵不同的是,清东陵不仅有皇帝陵寝,还有后、妃陵寝。共…

    清东陵,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室爱新觉罗的长眠处。从一六六三年葬入顺治帝到一九三五年同治的最后一位皇贵妃八葬为止,包括五位帝王、十五位皇后及一位阿哥……
    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离北京一百二十五公里。
    与北京明十三陵不同的是,清东陵不仅有皇帝陵寝,还有后、妃陵寝。共有各种陵寝十四座,是中国现存的大型皇陵之一。从现存的建筑数量和质量上来看,清东陵则当之无愧是最多最好的一处。
    清室陵区分三处
    明代的帝王陵墓有四处,而清代帝王的陵墓也有清初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
    清初三陵是关外三陵,为清室的祖陵。一处是永陵,在辽宁省新宾县启运山下的苏子河畔。埋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伯父、叔父以及他们的妻室。一处是福陵,在沈阳市东郊浑河北岸的天柱山上,埋葬着努尔哈赤及皇后、妃子。还有一处是昭陵,在沈阳市北面五公里,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妃子。清西陵在河北易县永宁山,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帝皆葬于此。
    清王室入关后,从第一帝顺治开始,第二帝康熙、第四帝乾隆、第七帝咸丰、第八帝同治都葬在清东陵。除五座帝陵外,清东陵还有后陵四座、妃嫔园寝五座。共埋葬五个皇帝,十五个皇后,一个皇子,一百三十六个妃嫔,共计一百五十七人。从入葬的人数来看,也比明十三陵要多。

    清东陵整个陵区分为前圈和后龙两大部分。前圈是陵区的建筑部分,为陵寝之地,总面积约四十八平方公里,比明十三陵大八平方公里。后龙是衬托前圈的广大绿化区域,为风水禁地。后龙的界限已不太明确,但在前圈的北面,外围至少有二百五十多公里。
    这前后两部分是以陵区中心,昌瑞山顶的明代长城为界。登上昌瑞山突出的中峰,俯视南面,满目苍翠,金甍丹楹辉映其间,正南留有天然山口;环顾东西,山峦依次迭落,井然有序,像屏障一样护卫着陵区的左右:极目北眺,山峰一片,绵亘不绝。这样的胜地既雄奇宏伟,又灵秀清幽。皇家的万年吉地,风水关系极为讲究,清朝皇室的陵墓也不例外。
    清东陵的风水关系
    皇家选陵地,称为卜选吉地,一般是由皇帝委派他的亲信、重臣,组织钦天监所,派出精通风水的勘舆人员和负责规画设计事务的样子房匠师一道协同进行。勘舆时以陵寝的玄宫为中心,在轴线两侧安排其它建筑。清东陵的山向合乎宗法礼制的要求,主要中轴在线是第一代皇帝顺治的陵寝(孝陵),显然,在山脉上、地面上都处于主导地位。周围的陵寝建筑与之保持相宜的关系,顺治陵(孝陵)的两侧是康熙陵(景陵)和乾隆陵(裕陵),处于次要的地位上,建筑的形制没有越过祖先的级尉,体现出长幼有序。
    古人相信死后在阴间还能重逢,如咸丰的两个皇后慈安、慈禧当初选陵址时,曾对清东陵附近的成子峪、普陀峪、松树沟、羊肠峪;等地的风水地势进行了勘察。她们想选靠近丈夫陵寝的山峪,但咸丰陵(定陵)附近的平安峪、顺水峪一带,地势低平,左右均无风水术上所说的“砂山”。而这一带山中还有一条从羊肠峪流来的水沟,倘逢大雨,水势急猛而且散漫,没有一定的流向。挖探井时,才往下挖一丈深就见水,水位太高,这样只能放弃与定陵最近的有利条件。认为成子峪是一个有“龙旺真穴”的好风水所在,只是因为与咸丰的定陵不同一脉,而且位于陵区西缘的大河以西,将来“神路极难会合”,只好放弃此地,另为慈安慈禧选择陵寝所在,最后选中陀峪。

    在建筑等级相同时,用罗盘测出的方位也有等级高下之分。如慈安、慈禧选定普陀峪为万年吉地后,在平整山地探定穴基时,最初取山向,一个为壬山丙向子金,一个为壬山丙向兼子午分这样两个墓穴就有高低之分,一当然难以接受,因此墓穴又改一丙兼亥己丁亥丁己分金,使两穴趋于平行,才算确定了墓穴位置,也平衡了慈安与慈禧的关系。
    当皇家的勘舆人员初步选定陵寝吉地后,要在区穴中央挖一个中心探并,这叫穴中,也叫金井,将来要以此为中心建玄宫。挖掘的深度,一直要达到将来玄宫地面所在的水平面深度,用以探明那一深度的地质情况。
    在金井的后部,还要再挖一个更深的探井,叫样坑,目的是用来确定玄宫基础的合理深度。在金井两翼处,也要打探井。通过这么多的取样研究,可以作陵寝的,称为有穴,如果不利于作陵寝的,就叫无穴。有穴的就是吉地,吉地又分为上吉、中吉、下吉。这当然是根据方位、景观和地质三方面情况综合评价出来的。帝后的陵寝当然要选上吉之地,为了能使皇帝有选择的余地,一般还要选几个上吉之地。
    三年求地,十年定穴
    要严格遵循择地标准,就要使各项条件都有所具备,这可真难为了选陵的大臣,所以民间流传“三年求地,十年定穴”的说法。皇帝“钦定”万年吉地以后,由样子房匠人结合实际勘察数据,做出陵寝的总体布置、单体设计、竖向设计。中国人向来求中,这一情况在陵寝建筑中表现得尤其突出,甚至把山川地势也列入规画,用来加强中轴线。中轴线的核心,是当初卜地、点穴时的中心探井,也就是金井。风水士在金井之上,用罗盘确定中轴线的走向。

    从卜地到规画设计,金井始终处于重要地位。金井是玄宫金券棺床的正中点,在玄宫建成后、大葬前,金井穴眼都用浮盖盖覆。人们对金井怀有神秘的情感,即使是未来的墓主,生前也经常诚惶诚恐地来礼拜。
    据记载,慈禧曾亲自到清东陵普陀峪万年吉地,看视金井,并把一件贵重的珍珠手串投入金井,以示“息壤”。“息壤”是传说中一种能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大禹的父亲)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古代把土分为息土和耗土,认为息土使人美,耗土使人丑。慈禧曾数次派亲信大臣到她的金井中,安放大量金玉宝器。在帝后大葬时,要围绕金井,举行盛大而隆重的典礼。在棺椁入葬前,要把当初从金井里挖出的“息壤”再捧入地宫,回填于金井中,
    然后将棺椁安放在金井上。皇家陵寝的建筑在古时往往被神化,以致产生许多传说,金井就是陵寝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
    陵寝规画设计完成后,须呈请“钦定”。由礼部钦天监刻漏科,选择吉日良辰,并经皇帝批准,定下动工日期。届时要举行盛大典礼,祭告山神、后土之神、司工之神,然后破土动工。
    现在我们观察分析清东陵的各个陵寝,都十分符合风水关系。那么当初是谁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并为后代留下陵寝的位置呢?
    谁选中的风水宝地
    据说有一天,顺治在众多侍卫大臣的簇拥下外出狩猎,直奔京东山脉。当来到昌瑞山时,顺治登临送目,看到这四周群山环绕之中,有一片坦荡开阔的原野,日照平川,紫霭飘渺,景物天成。他敛声屏气问下臣,前方左右对峙的两山是什么山,有人报告说叫天台、烟墩。顺治瞭前望后,口中喃喃地说:“此山王气蒽郁,朕在此建寿宫乃宜。”随后选择一块向阳坡地,将佩戴的白玉板指取下,向山下扔去。须臾宣布:“叶落处定为穴。”群臣顺着板指滚跳下去的方向寻觅,终于在草丛中找到,于是在板指停落的地方打桩做记。后来,为顺治在这里建了孝陵。

    在《九朝东华录》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顺治死后不久,康熙四年,杨光先曾告发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人,在选择荣亲王的安葬日期时,没有依照正五行,而是使用洪范五行进行推算。(洪范,是《尚书》篇名,即指大法规。主要以水、火、木、金、土“五行”来解释自然现象。)皇帝指派的议政王等人决定,俱斩有关的一批官员。“杜如预、杨宏量本当依拟处死,但念永陵、福陵、昭陵、孝陵风水皆伊等看定,曾经效力,亦着免死。”从这里可以得知。是枕如预、杨宏量等人选荐孝陵这块风水宝地,而不是顺治本人。
    顺治是清太宗的第九子,承袭父位时只有六岁,由两位叔父辅政。第二年五月得明朝天下,九月迁都北京,十月初一顺治即位于武英殿。顺治帝在位十八年,死时才二十四岁,为火化入葬。这在清东陵的几个皇帝中,是仅有的一例。
    其实火化是满族的塞外风俗,顺治死时,满族才入关十几年,这种处理后事的方法,也是遵循故土先祖之习。但从清王朝入关的第二代康熙帝起,葬仪就开始汉化了。
    亡命的行当
    在中国的历史上,盗墓几乎成了一个行当。历代的法律,对盗墓者的处罚都是很严酷的,被抓到后都要处以极刑。这当然是为了保护皇家和富人的利益,但是或因贪婪的欲望,或因生活所迫,盗墓者历代总有其人,禁而不绝。
    古代的盗墓者没有雷管炸药,但却有既可当工具,又可作为护身武器的五指抓、竖钎等特别锐利的器物。为隐蔽起见,盗墓时只挖一个极小的洞,小到常人难以相信人怎能出入的地步。不仅清东陵,历史上护卫很严密的帝王陵有许多都曾被盗。以西安的唐干陵陪葬墓为例,发掘出的永泰公主等五座墓,全部都被盗过。据说在离永泰公主墓被盗出口处不远,留有一具尸骸,推测可能是被盗墓者的同伙所害。

    辛亥革命后,按民国政府“优待皇室八条”的规定,清东陵仍有专职护陵的大臣守卫。但当时兵荒马乱,土匪蜂起,军阀相互征讨厮杀,护陵大臣也无能为力。自一九二五年起,直系、奉系军阀先后进驻过东陵。荷枪实弹的军队来到,护陵大臣早已吓得逃之天天。这些军队几进几出,将陵内百万株的古柏苍松砍伐盗卖一空。
    “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半世冤。”皇帝在世的时候如造孽太多,死后往往不得安宁。尽管清东陵现存的建筑比明十三陵要好得多,但东陵的地宫却大多被盗过。东陵曾两次被盗,一次在一九二八年孙殿英盗慈禧和乾隆陵寝。另一次发生在一九四五年,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及其它后妃陵寝的玄宫全部被掘开,两次盗案均只是为了觊觎陵寝内大量的金银珠宝。
    世祖顺治
    火化入葬建陵定名

    孝陵是清世祖顺治的陵墓。顺治生前已为自己选好了墓地,因为那时寻常人家都有为活人备寿材之习,帝王更是提前操办此事,有的甚至一登基便着手建设寝宫。但孝陵却始建于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也就是顺治死后的当年才开始建陵。
    在整个清东陵中,孝陵的建筑规模是最大的。长达五千余公尺的神路上,由南往北依次建有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楼、十八对石像生、龙凤门等建筑。孝陵的建筑基本上沿袭明十三陵制度,开创清代陵寝规制,以后各帝规制与之基本相同。
    皇帝建陵历来是先建寝,后定名,孝陵是在康熙元年(顺治死后的第二年)才有名称的。康熙六年所建立的孝陵神功圣德碑上,刻有“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所以,民间都传说孝陵是空券,里面没有珠宝金银。事实可能也是如此,据载孝陵地宫里只葬有三个骨灰罐。不过,孝陵地宫的洞口已被盗陵者打进三公尺,万幸的是还没有打通。而孝陵也是清东陵所有陵寝中,唯一没有被盗的一座陵。

    其实在孝陵的地宫里,不仅埋葬着顺治帝,还衬葬着两位皇后,董鄂氏就是其中的一个。
    董鄂妃为顺治生下一位皇子,是顺治的第四个儿子,只可惜不到三个月婴儿就夭折了。 “子以母贵”,顺治帝为了安慰董鄂妃,便追封这个连名字都没取的皇四子为“和硕荣亲王”。这个爵位在清朝宗室十二等封爵中是头一等。
    顺治的八个儿子当中,唯有和硕荣亲王是董鄂妃所生,而顺治与董鄂妃情厌甚笃,所以顺治十五年,在清东陵昌瑞山西部的黄花山下(这里已属天津蓟县),修建一处荣亲王园寝,恭葬了荣亲王。而这个园陵比清东陵最早修的孝陵还早三年。
    可惜在民国初年的战乱年代里,这里的六座皇子陵(俗称王爷陵)都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如今只剩下一片残砖断瓦。荣亲王墓也已被盗,在清理地宫时,出土了一块汉白玉墓碑,上面刻着:“制曰:和硕亲王,朕之第一子也……。”然而史书上记载,荣亲王是顺治第四子,从这块不见天日的地下墓碑可得知,顺治对这位皇儿是何等怀念和钟爱。
    圣祖康熙
    后妃侍侧永伴君眠

    在孝陵的东南有座景陵,是清圣祖康熙与四位皇后及一位皇贵妃的合葬墓。整个清东陵中景色最为优美的就是景陵,神路上设有神功圣德碑楼、石像生五对(文臣、武将、马、象、狮)、牌楼门、神道碑亭等,是一座完整的帝王陵墓。在景陵东南有景陵妃园寝及景陵双妃园寝,景陵妃园寝中葬有康熙的四十八位妃嫔。另外,建于乾隆四年的景陵双妃园寝,是康熙的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的园寝。乾隆为报双妃对其年幼的养育之恩,特另建双妃园寝,开清代皇贵妃单独建园寝之例。
    高宗乾隆
    长寿人间富贵天堂

    康熙死后,世宗雍正即位。雍正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他驾崩后为什么没有葬在清东陵呢?
    本来雍正也在昌瑞山附近的九凤朝阳山为自己选定寿宫,但工程还未开始,有人献计说,这里的地形虽大但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建议他在北京西面易州(今河北易县)境内的永宁山太平峪建万年吉地。经过比较,雍正改变主意,但他仍担心这与古帝制典礼有没有不符之处,于是命大学士等人研究。这些学者引证了历代帝王营建陵墓的例子,远的相距四、五百里。于是按雍正之意,在易县修建了泰陵,打破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
    乾隆登基后,本想随父亲选西陵以示孝敬,又考虑到后世子孙不好承继安排。如果子孙都效法他,相继葬入西陵,则东陵势必香火冷落,园寝荒芜。为兼顾两陵的关系,他便在东陵的胜水峪建了裕陵。
    裕陵的规模稍逊于孝陵,但建筑的壮美、工艺的精湛都超过了各陵。裕陵本身也有一条神路,最前面是一座巨大的碑楼,碑楼的四角各有一座用汉白玉石精雕而成的华表。裕陵隆恩殿位于裕陵前院,是一座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五开间的大殿,又称为享殿。隆恩殿是祭祀的地方,大殿建筑在用汉白玉石砌成的巨大须弥座上,金顶朱墙与白色的台基,使整个大殿显得光彩夺目、金碧辉煌。隆恩殿后面有三座琉璃花门,这是陵寝门,为通向后院(前院为陵,后院为寝)的入口。门两侧建有高高的红墙,一进入陵寝门就算进入了寝宫。寝宫前设二柱门,二柱门过后就是一座长方形的石雕祭台,台上陈设着巨大的石雕五供,称作台石五供。
    台石五供后方即是方城明楼,方城后部是用高墙围成的圆形宝顶,宝顶下面是裕陵的地宫所在。裕陵地宫进深五十四公尺,面积为三百七十二平方公尺,比明定陵的地下宫殿要小得多,但所有券顶和四周石壁,满布着佛教题材的雕刻,既是一座石雕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地宫有四道石门,每扇石门上都浮雕着一尊菩萨立像。地宫四壁还阴刻着藏文佛经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四字,梵文经咒六百四十七字。
    自乾隆以后,清朝皇帝改皇祖居中、儿左孙右的昭穆之制,为父在东陵、子在西陵的分葬局面,称为“兆葬之制”。不过,也有一些例外,道光陵寝即是一例。
    道光是清代第六代皇帝,嘉庆的第二子。道光墓遗址在清东陵的宝华峪,这座陵用七年时间修建,但有一次道光出京行围打猎,路过东陵到自己的陵墓去视察。当他从地宫回到地面,发现靴底潮湿,他怀疑是地宫修建不牢所渗出的地下水。他惩办了不少有关此项工程的 官员,并将一座完好的陵寝,无论地面建筑还是地下工程,全部废掉拆除,另外在清西陵重建慕陵。由于道光陵寝的东拆西建,破坏了自乾隆后父东子西的“兆葬之制”。
    文宗咸丰
    布局紧凑一目览尽
    清朝第七个皇帝咸丰的定陵,位于乾隆裕陵西面的平安峪,陵的西面是涓涓细流的西大河,河西岸是巍巍延绵的黄花山。定陵是整个清东陵最西端的陵寝。
    由于定陵地形陡峭,所以神路很短,石像生、神道碑亭、大牌坊布置得十分紧凑,层层迭落在一条直线上,一目可观全貌。在神路桥东北方有一座四方形院落,是祭陵时置办牲品的地方,名为神厨库。各帝后陵都建有神厨库,但定陵的神厨库最为醒目。
    定陵台石五供的北面有一条水沟,越过水沟上的平桥,便是明楼。明楼建在方城上,方城正面有一个洞口,称作古洞口,是登明楼、上宝顶必经之处。
    定陵的东面是普陀峪定东陵,即慈禧的墓。慈禧墓在东,慈安墓在西(普祥峪定东陵),两墓之间只隔一条马槽沟。慈禧陵是把原修建好的三殿全部拆除,用十四年的时间重建,直到慈禧死前不久才告完成。
    慈禧陵的隆恩殿豪华富丽,用料考究,花费惊人,不仅超越清代祖陵,就连明清两朝二十位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相形见绌。大殿的梁架枋木,门窗隔扇,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在深褐色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这种方法与其它明清皇陵以及紫禁城的彩画都不相同,此法颜色色调统一,非常典雅。
    在隆恩殿周围的汉白玉栏板上,布满了“凤引龙追”的雕刻图案。七十二根望柱头的雕刻,打破了历来一龙一凤相间的龙凤望柱格式,全部雕成凤柱头而柱身两侧各一条龙的形式,明显的是凤压在两条龙龙头上。这是不是暗喻慈禧这位妇人曾挟制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呢?
    穆宗同治
    英年早逝陵简而明
    同治的惠陵在东陵的双山峪,按雍正开创的“兆葬之制”,同治应在西陵建造陵墓。当时大臣奕??等人奔走于东陵、西陵两地察看风水,两地都相度了陵址。可是两太后观看几处陵图的选址,最后选定位于康熙景陵东南的双山峪。
    同治的陵墓建于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是清东陵中建成时间最晚,也是规模最小的帝王陵寝。他的墓是死后急修的,当时两太后下了一道懿旨:“除神路及石像生无庸修建外,其余均照定陵规制。”其余的皇陵都有通往世祖顺治帝孝陵的神路,而惠陵却没有。惠陵前仅有一座五孔石桥,一对石柱和一座牌坊门,形式简朴。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弘扬中华佛教文化!



    长按此图,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慈海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