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论陶瓷近年的收藏价值及艺术价值的体现-湖南溯源文化

    周梦晗论陶瓷近年的收藏价值及艺术价值的体现-湖南溯源文化

    周梦晗溯源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传承者
    只用“区区”几万块钱就可将当代顶尖陶瓷大师的巅峰之作收入囊中,如今已如神话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继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以瓷版画《三顾茅庐》1300万元的成交价格将中国的现当代瓷器拉入了千万元时代、已故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王步的作品《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以2702.5万元成交刷新现当代陶瓷拍卖纪录之后,现代瓷频繁现身各大拍卖行,成交量不断加大,丝毫不逊色于古董,屡屡出现千万级作品。当代陶瓷大师们的身价纷纷大步跨入“百万俱乐部”,甚至有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身价翻了近10倍。

    但喧嚣的市场下面,也暗流涌动,在2012年的下半年,随着市场的整体调整以及千万买大师头衔、当代陶瓷雅贿解密等几篇媒体报道的披露,当代陶瓷的整体市场也出现明显的下滑,更是有些从前以投资为目的的非专业机构大量的清仓出货。进入2013年中国的当代陶瓷,究竟是正在崛起的“价值洼地”,还是一触即破的大泡沫?
    当代陶瓷市场近年才从无到有
    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真正发展也就是近五六年的事情。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内地艺术陶瓷市场基本处于萎缩状态。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有一些国外艺术陶瓷爱好者出现在景德镇。此时,内地对于艺术陶瓷的认识程度较低,倒是周边国家与地区率先开始了追逐。
    首先是日本。随着中日建交及日本经济发展,日本买家在国际范围内网罗艺术品的同时,也来到了景德镇。此时,他们跟景德镇大师的交易方式或者是物物交换,或者是象征性地给一些钱。那时最顶级大师的好的作品,可以给到一两千元人民币。更多的东西,成交价只有几百块钱。

    日本之后,新加坡、泰国,乃至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陶瓷爱好者和商人,也来到了景德镇。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他们一直都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购买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艺术陶瓷的国内市场开始兴起。在广东出现了当代艺术陶瓷的专门营销商店。这些商店从景德镇大师、陶艺师的手中直接订货,然后带到沿海进行买卖,他们此时的顾客已经以内地为主。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就出现了几家大型陶瓷行,专门经营当代艺术陶瓷,并已经在当地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它们直接影响到了内地,特别是广东艺术陶瓷市场的兴起。
    此后,经过长达10年的缓慢发展,2006年,当代艺术陶瓷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此时的收藏市场场面红火,收藏观念深入人心。来自各个领域的资金进入当代艺术陶瓷领域。此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定恢复也是当代陶瓷艺术收藏出现转机的重要原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始于1978年,每4年一届,但到了1997年却戛然而止。此时,通过4届评选产生了204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定工作重启。在第5届评选中,总共产生了161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中陶瓷类大师35人。江西省有12位陶瓷艺术界人士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直接刺激了艺术陶瓷市场,也引发了新的市场变化。
    资本杀入 改变价格体系
    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解体,逐渐完成了工艺美术体制改革,现在99%的工艺美术生产企业都是民营的。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由曾就职于国有及集体企业的经营者或工艺大师创办的企业;二是喜欢工艺美术的有志之士,他们看好工艺美术发展的前景,投入这一行业;三是最近几年进入这一行的房地产、钢铁等其他行业的老板,他们将大量资金投入文化领域。
    北京艺力文化有限公司就是民间资本进入工艺美术领域的代表之一,其产品开发部总监秦刚介绍,2007年,艺力文化借助奥运会的机遇,推出了一个工艺美术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2009年,艺力文化推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的作品《鼎盛中华》,同样获得成功。艺力文化深感工艺美术行业的巨大潜力,此后开始组建研发小组,全面进入工艺美术领域。
    除此之外,有的民营企业通过信贷、信托、基金、债券等金融手段融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不少新兴交易方式都在试水工艺美术行业。
    上海璟翎资本就推出以当代陶瓷及和田玉为投资标的的“璟翎艺术品基金”,基金规模为1亿元。璟翎资本与金融机构合作发行的“瓷绘新语”艺术基金主要投资标的为现当代陶瓷,不仅包括民国陶瓷,还包括当代陶瓷艺术家周国桢、白明、白磊的作品。
    资本进入工艺美术领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促使近年来工艺美术作品价格的飙升,并改变了工艺美术品的定价和价格体系。
    以景德镇艺术陶瓷为例,该品类深受市场追捧,近几年的年平均涨幅达20%~30%,部分大师的作品更是异常难求。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大多从2008年开始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其中,张松茂的作品在2008年的最高价为16.8万元,2012年他的作品最高价已达506万元。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璟翎资本代理的几位艺术家身上,白磊的作品在2008年的最高价为7.8万元,2012年其作品《秋趣》的成交价已上升至207万元。
    众多民间资本的介入,催生了近年来陶瓷热,但很多业内专家也表示,当代工艺美术市场价格的飙升只是资本运作的产物。投资当代工艺的资本以获利为目的,他们锁定那些具有明确文化价值和社会共识的稀缺性资源,以市场运作方式,甚至炒作,不惜重金砸出天价,掌握定价权,在退出时大获其利。
    当然,这种非理性地拉动高价出现,也造成了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乱象。秦刚表示,工艺美术现在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没有形成有序的市场,鱼龙混杂,有的资本进入纯粹是为了逐利,采取不正当的运作方式,造成负面影响。
    作品定价权仍取决于大师
    其实,当代艺术陶瓷作品的定价,仍是由大师亲自给出的。景德镇一位大师表示:“我不懂市场,我只懂工艺。”可是,这些“不懂市场”的大师却控制着市场最关键的因素:价格。 “十几年来,大师作品的价格涨幅都在30%以上。”一业内专家说,“每个大师都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心理定位,同时每年都有一定的涨幅,大概在20%左右,或高或低。涨幅都是大师们自己掌控,其中掌控不准的也不乏其人。”
    大师们掌控作品涨幅会考虑市场兴盛的大方向,此外就是各种不同的想法。比如说,有些大师会考虑年纪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少,因此提升价位。有些大师则觉得自己处于艺术造诣的上升趋势中,价格攀升是艺术水平提高的反映。心理价位与市场落差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大师们最好的作品往往不会出现在市场上。
    “大师们最好的作品往往是秘而不宣的,很多人都见不到更别提买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饶晓晴说,“这种情况出现,一方面是大师们出于寻找艺术共鸣而惜售,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目前市场价位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起码没有达到这些大师自己的心理价位。”
    饶晓晴表示:“现在对于当代陶瓷没有一个准确的艺术定位,也没有陶瓷馆和博物馆在收当代陶瓷,艺术陶瓷还是在走钢丝,没有一个落脚点。”
    不过,当代艺术陶瓷还有一个定价标准,那就是大师级别。市场价位在按照国大师、省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这样的序列形成阶梯价格。当然,大师评级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争议不断。“当代陶瓷市场一般按照‘大师’级别来定价,并以‘国大师’‘省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次序形成阶梯价格。”一业内专家透露,而一些“大师”在其个人工作室的售价则远远低于拍卖场上的成交价,这已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事实。“因此,不要仅凭拍卖市场的价格来衡量一件陶瓷作品的价值。”

    三年疯涨30倍,行情坐上“过山车”
    景德镇尚夏陶瓷董事长徐欢表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一件作品,创作于2002年,在2002年的时候,它的市场价位大概是在一万五到两万左右,然后2013年,我们把它回收回来的话,所花费的价格是在75万,它的市场价格据他们估计现在应该是在100万左右。
    从雅昌数据分析可知,整个当代陶瓷艺术拍卖市场,价格从2007年底有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2010、2011年、2012年这三年是非常疯狂的增长,这是一个大的一个抛物线的增长,它的价格从大致的一个平均倍率来说,应该是在集结在30倍到50倍左右。尤其是2011年,中国嘉德秋拍近现代陶瓷专场成交额达到了6194.130万元,成交率94.34%,每件平均成交价41.29万元。
    景德镇尚夏陶瓷董事长徐欢介绍说:“尚夏陶瓷从2008年开始,销售是一路攀升,高峰期的时候,2010年的时候,就我们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可能在七八千万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三年涨30倍只是一个平均的倍率,一些大师和泰斗的作品最高涨幅近百倍,而一些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涨幅则要少得多。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李少景表示:“涨得最高的像我们泰斗级人物,现在动辄都是几百万了。从前,十年前大概也就几万块钱,像中青年的,也都涨了一两倍,最低一两倍,或者三四倍的。”拿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钟莲生来说,2008年其作品平均价格在30万~40万元之间,2011年已经在300万~500万元之间,更别说那件创纪录的1242万元的作品。
    然而,如今在景德镇一条聚集了很多现代艺术瓷的商业街,冷冷清清,很多商铺甚至都没有开门营业。不仅是这一条街,在很多商铺聚集区,到处都是商铺转让的告示。有商家表示,从2012年以来,买家数量急剧减少。从总量上看,基本上减少了90%以上。

    从中国嘉德近年春拍“近现代陶瓷”专场数据,就可以清晰看出当代陶瓷的“过山车”行情:
    2008年春拍成交额1578.42万元,成交率94.47%,每件平均成交价20.5万元,成交最高价是李菊生的《豆蔻年华》123.2万元;
    2009年春拍成交额2091.49万元,成交率85.83%,每件平均成交价20.3万元,成交最高价是李菊生的《读书郎》145.6万元;
    2010年春拍成交额3832.53万元,成交率88.83%,每件平均成交价20.94万元,成交最高价是李菊生的《关云长夜读春秋》201.6万元;
    2011年春拍成交额 4386.45万元,成交率92.42%,每件平均成交价35.95万元,成交最高价是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920万元;
    2012年春拍成交额4782.05万元,成交率58.79%,每件平均成交价40.87万元,成交最高价是钟莲生的《汉宫秋月》1242万元;
    2013年春拍成交额2511.72万元,成交率70.77%,每件平均成交价27.3万元,成交最高价是李菊生的《西域丽人》184万元。
    谈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受整个经济形势大环境影响,艺术品市场冷淡,另一方面就是买家盲目投资,只关注大师头衔,不注重艺术性。几年后才发现,自己买的瓷器价格不升反降,甚至有些藏家买的瓷器降价出手都没人买。

    大师评选泛滥,价值体系崩溃
    对于近几年市场急转直下,很多业内人士觉得这与大师评选泛滥有关,近几年大师评选数量急剧上升,致使很多艺术家不潜心创作,而去追求名头,致使很多收藏家远离景德镇瓷器。
    陶瓷经销商李茂龙表示:“一个景德镇,一百年能出三五个大师,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城市了。现在国级大师、省级大师,还有市级大师加起来两三百,不开玩笑嘛。你说是开玩笑吗?”
    业内专家则表示,现在评选工艺美术大师,一届评下来都是四五十个,后来一届能评出80多个,这样就可能从藏家来说,也绝对要理性地想,这么多大师,他就有一个选择的余地大了,空间也大了,所以他就可能会仔细坐下来想一下,该选择谁去买谁的东西,觉得以后潜力会更大一些。
    其实,不但是大师评选的数量泛滥,评选的环节更是让人诟病不少,坊间就流传着某位大师斥资“千万”,买来头衔,然后扩大生产,一年就赚回成本的故事。 在景德镇有部分艺术家,在现代艺术瓷价格大涨的形势下,利用自己大师的名头,大量制作一些粗制滥造的艺术瓷销售,极大地伤害了投资者的热情。瓷器藏家张先生告诉记者,“大师作品被‘贴花’成批生产的现象最具‘杀伤力’。那些在拍卖市场上成交价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大师作品,最易被‘贴花’批量生产。这些赝品成本低廉,以次充好进入市场后其标价却高达数万元,如果进入拍卖市场,则会损害市场秩序。还有一些工艺美术师,让学生代画作品,却署上自己的名字销售。即便是有收藏证书的名家作品也存在作假现象。藏家在购买之前最好还是请大师本人进行鉴定。除了仿品之外,名家名作的复制现象也要格外关注,批量生产的是商品不是艺术品。”
    收藏当代艺术陶瓷不要盲目跟风
    “今天的精品将会是明天的古董”,著名陶瓷专家叶佩兰如是说,“过去搞收藏的,都爱找五大名窑,明清官窑。但现在的客观情况是,真正好的古瓷,遗留下来的非常少,想要收藏是很难的。而且,一般的藏家也根本买不起,那都得是上亿的价位了。所以我觉得,大家的收藏观念是可以改变一下了,改成收藏现当代的名人之作、精品之作,它们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一样不缺。”比如现在一个工艺大师,他的年纪越来越大,必然精品的产出越来越少。给它一段时间,一定是有升值空间的。
    当然,在这个收藏过程中,藏家也要注意别受炒作的影响,使自己受到损失。自己得有判断力。你自己得了解这个器物本身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做到有把握地收藏。
    对于现当代瓷器初级藏者,专家建议:第一,收藏作品不要简单地迷信所谓“大师”的头衔。大师作品也分三六九等,有得意之作、满意之作、一般作品和应酬作品,后面的就不太有收藏价值。第二,有些人会认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定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级别高,这不对。景德镇2004年首届陶瓷艺术大师的水准就相当高,且德艺双馨,比如陆如、刘平、汪桂英等人。第三,现在这个市场确实过度红火。在大师作品的带动下,整个行业,三六九等的作品都跟着水涨船高。这里面不乏也会产生泡沫,有风险,对此藏家要有清醒的认识。藏家要学会鉴别什么是真正好的、值得用心、用财藏的。不能将其完全看成是一种投资跟风。
    收藏当代陶瓷远离三大误区

    如今很多人在收藏投资当代艺术陶瓷时并不理性,本想投资收藏,却成了消费收藏,甚至交了学费。
    第一,忽视风险,盲目收藏,甚至举债投资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相较于金融证券、房地产,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出不少,尤其是当代陶瓷市场,虽然市场不成熟,但回报率已达200%。 正是看到了艺术陶瓷投资的广阔前景和丰厚回报,一些并不具备收藏知识和能力的投资者也纷纷涌入,有些人还向亲朋好友举债,甚至抵押房产,盲目进入艺术陶瓷市场,这种行为存在很大隐患。因为和其他投资领域一样,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当代艺术陶瓷具有高回报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变现不易、刚性易碎、假货混 淆等风险。如果是举债或是抵押房产的话,万一家中有急事,需要现金,则可能因无法像股票一样及时变现而误了大事;也可能因高价进、低价出而蒙受巨大损失; 甚至还可能出现买到假货而血本无归的情况。
    第二,贪大求全,不同大师不同类型统统收藏
    目前,很多收藏爱好者缺乏一定的收藏经验及鉴赏能力,加之市场信息又不灵通,在收藏时往往出现贪大求全、没有重点的情况。今天喜欢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明天又要收藏国家级工艺大师的作品;今天看着瓷板好,明天又觉得瓷盘好,后天又觉得瓷瓶好……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是大企业家、大财团,实力雄厚,如此收藏无可厚非。但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资金有限,鉴赏能力又不足,如果过于贪大求全,不仅不能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反而会影响收藏的品位,拖慢学习研究瓷器鉴定知识的进程。对此,建议收藏者在入门陶瓷收藏时应该专业、系统地收藏,最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门类,比如专门收藏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或系统收藏瓷盘、瓷碗、瓷笔筒、瓷壶等,当藏品达到一定规模时,不仅能收获收藏的喜悦,增长收藏的水平,还能得到较大的投资收益。
    第三,总以拍卖价格作为投资指导
    如今众多的当代艺术陶瓷拍卖会可谓是艺术陶瓷市场的晴雨表,拍卖成交纪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活跃程度。很多收藏者也喜欢根据拍卖价格作为自己收藏的风向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当代艺术陶瓷拍卖形成时间还不长,还有很多环节需要完善和规范。就拍卖成交价格而言,也存有一定水分,假拍、炒作、自卖自买等事件屡见报端。因此,当代艺术陶瓷收藏爱好者切忌轻信拍卖会上的成交纪录。对于收藏者来说,拍卖价格只能是一个市场参考价格,而不能成为自己购买当代陶瓷的一个依据和价格标准,更不能以此来左右自己的收藏趋向和思路。
    .END.
    版权声明 | 本文素材源自网络,由溯源文化网络部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尊重原创,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