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访古探幽中国传统村落——东胜小胡村遗迹-宋代山庄美丽东胜

    周梦晗访古探幽中国传统村落——东胜小胡村遗迹-宋代山庄美丽东胜

    周梦晗
    1、东冲河发源于宁国市与宣州区交界处的通灵峰,一路流经水东镇东胜村袁村、小胡村、王胡村三个自然村后,与另一条河流--武山河汇合,最后注入水阳江,全长10公里左右。东冲河虽是一条小溪,但她孕育了小胡村、王胡村等古老村庄,见证了她们的古往今来,其名称就来源于小胡村所在的山冲--东冲。著名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小胡村三道桥坐落在东冲河上。
    另在东冲河上还有两座与三道桥相似的石拱桥:一座位于小胡村出村处,该桥桥面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修路时被毁,但桥基仍保存完整;另一座位于小胡村与王胡村交界处,名为“四姑庵桥”,该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区文物局列入文物保护目录。
    2、花戏楼位于小胡村村中,始建于南宋,清光绪末年重修,民国五年又重修,2014年再次大修。戏楼呈凸字形,前部表演区为单檐歇山顶台梁式,可以三面观看表演,后台为硬山顶,楼上重檐翘角,顶部覆盖小瓦,与传统的戏楼建筑特点相同。台身砖木结构,四周共有柱十六根,天花为木条大方格,檐柱斜撑刻以戏文故事及狮形。台基高1.85米,台宽12.7米,前台深4.4米,后台深5.1米。该戏台自清同治四年(1865年)即有目连、散腔等戏剧演出,十年一大唱,五年一小唱,多为专业班社,且与玩灯、赛会结合。花戏楼保存完好,整个建筑古朴典雅,是皖南地方戏曲活动、传播及发展的见证。2004年10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三道桥位于小胡村村头,分别为祖桥、上桥、佑桥,祖桥居中,上桥、佑桥分列两旁,三桥之间距离为一百步,故又名“百步三道桥”,含祖上佑护,世代相传之意。祖桥始建于南宋,曾于明万历年间重修,有碑为记;上桥、佑桥分别建于清康熙和乾隆年间。三座桥横跨在东冲河上,均为单孔石拱桥, 1986年11月被原宣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市级文保。

    4、三层楼位于小胡村村中,坐北朝南,原有三进,今只存后进。一进正门砌于后建房屋中,保存较好,石质门框,两侧加砖砌门墙。现存后进房屋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宽11.3米,深11.25米。前有天井,中为正厅,正厅后为楼梯间,两侧偏屋木制地坪高于地面。二层结构如一层,三层为宽大平台,无隔间。屋顶梁架为抬梁式硬山顶,屋脊正中高3米。整个建筑整体保存完好,初步判定建造于清代中期。三层楼为私宅,长期无人居住,天井处墙体已部分坍塌。

    5、88号古民居位于小胡村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外有庭院,进深4米。庭院大门为工字形,悬山顶。门下有石砌水渠。庭院墙基为条石砌筑,内侧条石有卷云纹浮雕。房屋建筑宽11米,深7.5米。柱础为八角式,简单无纹饰,立柱粗大。中为正屋,两侧偏屋,正屋后为楼梯间。楼梯间后亦有大门,门罩为五层砖,其中三层有浮雕,纹饰古朴自然。二楼无隔间。屋顶为抬梁式硬山顶,外包马头墙。整个建筑保存完好,初步判定不晚于清早期,极有可能为明代建筑。88号古民居为私宅,一直有人居住。另外,88号古民居西侧房屋,仅存门框和门枕石,门枕石雕刻尤为精美。


    6、宣城境内最早的火车路遗址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在上海经商的泾县焦石铺人王达与两位朋友合股,从双桥河南湾铁路埂起到水东大汪村煤矿公司止,修了一条长约35公里的小火车路,路成就通小火车。这是宣城境内最早的火车路,专供运煤,不售客票。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汪村煤矿洞内起火,采煤工人死伤达百余人,致使煤矿倒闭,火车停运。该火车路从小胡村西边经过,其终点即在小胡村东北方向“大堰”塘附近,小胡村境内的火车路遗址长约1公里,清晰可见,现在的“大堰”塘埂即为原火车路遗址。

    7、小胡村天主教堂遗址从同治八年(1869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三十五年中,法国人在宣城境内共建立天主教堂二十六座,小胡村天主教堂就是其中之一。它建于1882年,由法国人购买小胡村胡氏之屋修建,后改为小胡村小学,破四旧时遭拆除,遗址处现为一黄姓村民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