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诗人:葛筱强 《墨痕书香》六-古都诗刊_0

    周梦晗诗人:葛筱强 《墨痕书香》六-古都诗刊

    周梦晗  古都诗刊 
    编者按
    古都诗刊增设周三栏目<<墨痕书香>>,本栏目由诗人葛筱强主持.自媒体时代使得诗歌的写作变成了家常便饭,而真正的诗歌菁华淹没在了泛滥的诗歌写作里,很多的人为了写诗而写诗,生搬硬套,生硬的意象和蹩脚的比喻,散文性文字分行书写,无病呻吟的自鸣得意等等,而忘却了诗意的发生是深厚文学底蕴和对事物的感知的尖锐性共鸣的产物。读书愈来愈成为现代诗人回归的必然选择,如果众位诗友们有一些优秀的读书札记,或者文艺理论、文学鉴赏方面的文字亦可投稿本栏目,期待您的参与!墨痕书香 六主编:韩小术 栏目主持:葛筱强古典永远是源头
    书读得越多,就越心惊不已。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无尽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古典是清澈的源头,是滋养我们写作的绵绵血脉。这使得我有了这样一种状态,写,越来越谨慎;读,越来越谦卑。比如手头这本清代诗人、诗论家沈德潜集录的《古诗源》,选辑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包括一些民歌谣谚,共七百馀首,分十四卷。其中古逸一卷,汉诗三卷,晋诗三卷,宋诗二卷,齐梁诗二卷,陈、北魏、北齐、北周、隋诗各一卷。唐以前的诗歌中,比较著名的篇章(除《诗经》《楚辞》外)基本选录在内。前辈沈德潜之所以选编此书,亦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则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前几日偶于一旧书铺获此书,虽书的品相略显风尘之色,但稍加整饬,内里竖排的诗文即焕古人思想的夺目光华,而古人对生命的透彻洞达更是让我读得悲中从来。如《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如陆机的《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如陶潜的《停云》:“停云霭霭,时雨其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读古典,读古典,让我的阅读“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杂花生树、越来越深的沉陷中不断地唏嘘感喟。
    魔幻世界给人以思索与感激
    对于一个写了二十多年诗歌的人来说,不熟悉爱尔兰诗人叶芝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他那首著名的《当你老了》,更是可以朗朗成诵,低徊不已:“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上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诗人对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从这首一咏三叹的诗歌可见一斑。如果说我们从声音里感受爱尔兰的诗歌,那么,这声音的源泉则来自优美的神话传说。作为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的叶芝,不仅有诗集《神秘的玫瑰》《苇间风》等瑰伟的著作,还有一本早期的《凯尔特的薄暮》让人爱不释手。这本小书,是一部优美的爱尔兰神话传说集,饱含着诗人叶芝的激情。诗人浸淫爱尔兰文化多年,对于爱尔兰传说中的仙女等魔幻力量的存在深信不疑,这种浪漫信仰给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特殊光彩。为了回报爱尔兰民族文化这个提供给他以无限灵感的美的母体,叶芝用诗人的笔触,记录下他喜爱的凯尔特风土人情。本书集结了或绵延数页、或寥寥几句的乡人闲谈和神话传说,强调了诗人对于魔幻世界的思索与感激。基本的道德仍需操守
    《道德情操论》是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哲学家的一部伦理学著作。这本书建立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伦理道德基础,揭示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说明了商业产生自由和文明的基本原理,是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我喜欢这本小书,不仅是因为作者宏博渊深的知识架构,缜密无间的思想体系,更因他基于客观及良知的道德律上,举重若轻、信笔拈来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正义本身是具有强迫性的,它往往是以暴力为手段,不依赖于我们意志所存在的一种美德。”如,“被人信任的愿望,值得信任的愿望,抑或指引他人的愿望,大概是我们纯然天性中最强烈的一部分愿望。”如,“人最大的悲哀在于自己遭遇无人同情,反而招来别人的鄙视和不屑。”如,“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
    读书是少数人的胜业
    陈平原在《京华买书记》的小引中这样写道:“如今‘读书人’的概念已不同往昔,不再是随时准备出将入相的候补官僚。如今则不会因为你学问大或文章做得漂亮,就派你去当市长或省委书记。这也好,终于有了一批纯粹的读书人。北京的官多,北京真正的读书人也多。”“虽说区区买书小事,无关家国兴亡。不过,北京书业的盛衰起伏、北京人买书的遭遇心境,似乎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前一段话,表达了书生际遇“今不如古”的世态和书生“独善其身”的旷达。后一段则向世人申明了读书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读书人是其来有自的“少数”,但正是这些不可或缺的“少数”,代表着文明前进的方向,一如爱琴海岸的“饮日诗人”埃利蒂斯说的那样:“请注意诗人的嘴唇,世界就靠他们”。
    且去听风
    《听风楼读书记》是译写兼修的冯亦代老先生继《听风楼书话》后向读书人精心奉献的又一本枕上风中闲翻度时的佳册。现在,我把这两本书合璧放在床前的灯下。二书的大部分文字是作家为《读书》杂志的专栏“海外书讯”、“西书拾锦”所撰的“特供”,篇篇字数不多,千字左右,信息量大,佐以作家偶尔为之的“旁逸斜出”的隽语,就成了让读书人贪嗜的“扎实口粮”。如谈到写作的创新,冯先生在列举了诸多美国作家的事例后,写道:“创作而不创新,便会面临失败的深渊。只有不断提高笔下的创作,才能写出一部比一部更佳的作品。”
    关乎爱,关乎
    一九零四年,年方三十的诗人里尔克开始写作传之久远的笔记体小说《马尔特手记》。这部由七十一个笔记断片构成的小说,在精神的暗流中涌动着人类亘古不灭的主题:孤独,恐惧,疾病,死亡,爱和上帝。在小说的开头,年轻而才华横溢的里尔克忧伤地写道:“虽然,人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活着,我倒宁愿认为,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死。”读完这悲怆万分的句子,我感到自己一瞬间被不可抗拒的虚无攫住,倏尔默然泪下。

    【作者简介】:葛筱强,原名葛晓强,吉林通榆人,中国作协会员,吉林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白城市作协副主席。文学作品主要发于《诗刊》《文艺报》《光明日报》《十月》《作家》《四川文学》《星星》《诗林》《北方文学》《延河》《安徽文学》《诗歌月刊》。著有诗集《向海湖,或星象之书》,随笔集《梦柳斋集》《雪地书窗》《在黑暗中转身》。曾获吉林省第十一届长白山文艺奖,首届杨牧诗歌奖金奖。

    主编:韩小术副主编:江南潜夫艺术总监:琮丛 执行总监:静心照莲编委:王子俊,邵纯生,王祥康,秦汉,哒哒的马蹄驻站诗人:霜扣儿,班琳丽,启鸿,王子俊,王祥康,葛筱强,向以鲜,还叫悟空,踏浪,魔头贝贝,许无咎,江南潜夫,鸿子,王小拧,乌蒙,赵俊杰,吴述朝,李树侠,邵纯生,鹅卵石,王慧,芳竹,高丽敏,百定安,梁兄投稿邮箱:15319100830@163.com 投稿后请加微信15991306628注:所有投稿视为本平台具有删改权利,作品文责自负,如有作品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