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论 语 》第十二篇 颜渊篇 (19 24章 ) 中华经典名著《-岱善亲子微社区

    周梦晗论 语 》第十二篇 颜渊篇 (19 24章 ) 中华经典名著《-岱善亲子微社区

    周梦晗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0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篇简介一览:
    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为政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乡党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 之美,不成人 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第十二篇 颜渊篇 (19 - 24章)
    【原文】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1),以就有道(2),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3),必偃(4)。”
    【注释】
    (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4)偃:仆,倒。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评析】
    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原文】
    12·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1)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2),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3)。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注释】
    (1)达:通达,显达。
    (2)闻:有名望。
    (3)下人:下,动词。对人谦恭有礼。
    【译文】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一对相互对立的名词,即“闻”与“达”。“闻”是虚假的名声,并不是显达;而“达”则要求士大夫必须从内心深处具备仁、义、礼的德性,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追求虚名。这里同样讲的是名实相符,表里如一的问题。
    【原文】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1)、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2),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3),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
    (1)修慝:慝,音te;,邪恶的念头。修,改正。这里是指改正邪恶的念头。
    (2)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把利禄放在后面。
    (3)忿:忿怒,气愤。
    【译文】
    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说:“请问怎样提高品德修养?怎样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样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努力致力于事,然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吗?检讨自己的邪念了吗?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仍谈个人的修养问题。他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然后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过多地去指责别人;还要注意克服感情冲动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为代价,这就可以辨别迷惑。这样,人就可以提高道德水平,改正邪念,辨别迷惑了。
    【原文】
    12·22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1),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2)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3),不仁者远(4)矣。汤(5)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6),不仁者远矣。”
    【注释】
    (1)举直错诸枉:错,同“措”,放置。诸,这是“之于”二字的合音。枉,不正直,邪恶。意为选拔直者,罢黜枉者。
    (2)乡:音xiang,同“向”,过去。
    (3)皋陶:gāoyáo,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
    (4)远:动词,远离,远去。
    (5)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
    (6)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评析】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这说明真正做到智并不容易。
    【原文】
    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评析】
    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伦是最松驰的一种。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伦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其实,孔子这里所 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原文】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评析】
    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这是君子之所为。以上这两章谈的都是交友的问题,事实上在五伦当中,儒家对于朋友这一伦还是比较重视的。

    感谢阅读与分享
    欢迎在下方点赞和留言
    一个真正能陪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