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论粟裕军事思想的科学预见-湘军旗粟裕研究室

    周梦晗论粟裕军事思想的科学预见-湘军旗粟裕研究室

    周梦晗
    粟裕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以“常胜将军“著称于世。那么,他的成功的奥秘何在?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在于他善于从本质上把握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战争的发展特点和进程进行科学的预见。我作为一位曾在粟裕身边工作、战斗过多年在老同志,对这一点的认识和体会更为深刻。
    一、唯物辩证法是粟裕科学预见的理论基础
    粟裕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善于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并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于作战之中。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就是发展法、变化法、超前法、创新法、规律法,概括起来将,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尤其是战争范畴的事,打仗的事,更需要讲究唯物辩证法。我们党的路线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党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靠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就是粟裕指挥作战的理论基础、锐利武器,他处处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自己的作战行动.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一马列主义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通真理,一切领域都能适用,过去适用,今天适用,将来还能适用,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栗裕深深懂得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称它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理论武器。正因为这样,从上井冈山那天起,他就注意跟朱德、毛泽东学军事学打仗,执行的是一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军事路线,因而打了很多胜仗,尝到了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甜头。从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开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受“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军事上形而上学的危害,红军吃尽了苦头。他正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深深体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军事路线的正确。他对“左”倾盲动主义、冒险主义、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所造成的危害深恶痛绝。因此,在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粟裕特别注意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了解敌情,提出、分析和解决作战方面的问题。栗裕在军事上的科学预见,是从战争实践中来又回到战争实践中去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军事领域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猖獗,栗裕深感不安.十分担忧。他说:“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是唯物辩证法,把毛泽东思想归结为几条固定公式,把错综复杂的战争过程表述为高明的指挥员早就规划好的,并以这些观点来教育下一代,打起仗来会害死人的。”栗裕的话语重心长。这是提醒人们,历史的惨痛教训不要重演了。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是要吃大亏的,搞不好就要亡党亡国。在晚年,栗裕带病坚持写出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战争回忆录。读过他回忆录的人,都一致认为是战争经验的全面总结,是一本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的教科书,读后受益匪浅。
    二、高人一筹的科学预见
    古人有句名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事情先应该有个计划、打算、考虑、安排、准备等。不能乔太守乱点鸳鸯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乱来一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肯定是不行的。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书中引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时说:“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可见预见在军事上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
    栗裕非常欣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名言,赞成毛泽东同志对这句名言的精辟论述。他认为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要科学地预见,不仅要值得科学预见的重要意义,尤其要科学预见战斗、战役、战略计划。有了科学预见有很多好处,可扭转战场的拉锯形势,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可以为最高统帅部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献计献策,等等。
    粟裕十分强调要根据战争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军事预见,只有这种军事预见才是科学的军事预见。他曾深有体会地说道:“我跟随毛泽东、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故我双方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我学到的这条道理,使我终身受益。”因此,能否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战争发展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性的认识于自己的作战指导中,从而使主观指导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是战争指挥者科学预见战争发展进程的关键。如果不能认识和把握战争发展规律,就不可能对战争的发展进程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军事预见。
    正是因为粟裕强调要根据战争自身发展规律进行军事预见,因此他的军事预见往往要高人一筹。别人抓不住的东西,他能抓得住,别人想不到的问题,他能想得到;别人看不透的问题,他能看得透。就拿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来说吧,这个建议是栗裕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虑后才提出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豫东战役时就考虑这个问题了。到淮海战役发起,前后经过将近半年时间。1948午9月24日凌晨,济南战役即将结束,为了考虑起草举行淮海战役建议的电报,他彻夜未眠。这时争取在长江以北同国民党军决战的思想开始形成。他提出这一建议,为最高统帅部当了一个很好的参谋,毛泽东同志第二天(25日)作了回答,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并在栗裕初步建议的基础上,完善了淮海战役的蓝图。其意义非同小可.影响深远叼[栗裕同毛泽东真是心心相印,一拍即合。粟裕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也很高兴,说:“下一步的行动,我心中有数了,就是具体筹划淮海战役怎么打的问题了。”
    全国解放后.战争结束了,未来的战争究竟怎么打法,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也是栗裕时刻注意的一个问题。现代战争怎么打,栗裕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了一些想法。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现代战争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粟裕对现代战争的考虑就更多了,对于这一方向的问题,他写了很多报告、建议、讲话和文章,对现代战争的特点、样式、作战方式等进行了科学的预见。这就是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栗裕就考虑现代战争究竟怎么打的问题了。1979年1月,他在军事学院毕业生典礼大会上作过报告,谈了未来反侵略战争究竟如何打法的问题。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的机关干部和全体学员听了报告后,一致认为报告作得好,有战略眼光,有科学头脑,掌握了现代战争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全军引起强烈反应。有的说,多少年没有听过、见过这样的报告了,问题讲得透,很过瘾.很解渴。有的说,粟总真有预见性,真不愧为当代少有的军事家、战略家,本来为未来反侵略战争很报心,现在听了这个报告心中有谱了,也不担心了。有的说,我真为他的战略思想、科学预见性、军事才华所折服,从心眼里产生对他的敬仰、佩服之情,并有伟哉、壮哉、奇哉、惜哉之感,这是心头之言,不说不快。还有的说,栗裕的这一报告,在全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我军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的调整作出了重大贡献。可见,栗裕在军事上之所以想得远、想得深、关键在于他对战争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预见。
    调查研究是军事预见的客观依据
    孙子说:“知被知己,百战不殆。”粟裕深知这句话的内涵,十分重视了解敌我双方情况,还重视对地图的研究。他把调查研究作为军事预见的客观依据。
    先谈谈同作战有关的地图问题。粟裕爱图如命,对地图有专门的研究,堪称地图专家了。他把地图看成是辅助他指挥战略、战役、战斗的得力助手。他走到哪里就把地图带到哪里,挂到哪里,看到哪里。在战争年代,每到一个宿营地,第一件事,粟裕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把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挂起来。住在老百姓家的时候.有的人家房子比较小.也比较矮,只好从地上挂到墙上再挂到梁土。他不仅挂五万分之—的军用地图,而且还要挂全国地图、亚洲地图乃至此界地图。地图挂起以后、粟裕就在地图前反复研究起来。他之所以要挂这么多地图,老是看地图,目的就是为了作战的胜利。这样既可研究局部,也可以研究全局的问题。他认为了解敌我双方情况,不熟悉地形,不会利用地图.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的脑子真是活地图,对地形、地貌、地物、道路、桥梁、江柯、彻海、城市、材庄、民情、风俗习惯等了解得一清二楚。有的地方有一个坟包包,他也记得清清楚楚。他要求参谋人员把地图印在脑子里,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粟裕对我方的情况是相当了解的,对每个干部、部队的战斗作风了如指掌。他经常下部队搞调查研究,把每个部队的情况摸得滚瓜烂熟。为了全面了解各部队情况,他还想了一个办法,要政治部钟期光主任搞了一本团以上干部相册,写上每个干部的简历、优缺点、战斗作风等。我们经常看到他有空就把这个相册拿出来看看。他不是光从相册上看,有时亲自找来谈话,以便相互认识.交流情感。他说:“钟主任给我搞的这个相册就是好,简单明了,使起来方使,也是他们帮助我了解干部的好资料。”
    粟裕对敌情了解就更加重视了,他对中央军委的敌情通报、各部队来的敌情报告、有关部门从空中侦察得来的情况,都看得非常认真,对于从敌高层中得来的重要情报更是如获至宝。他往往是情况加地图联系起来,一边看一边考虑,尤其注意“对敌人的各种具体情况作全面周密的调查研究。例如部队沿革、兵员籍贯、装备给养、内外关系、上下关系、军政素质、生活习惯、技术战术及其特点以及占据的地形条件等等”。对于从各方面得来的情况,有不清楚的地方,粟裕有时发电报向有关方面查问,有时打电话查问,不搞清楚决不罢休.始终着眼于情况的迅速、及时、准确。
    粟裕还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敌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情况变了,自己的思想就要跟着变,因为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因此要不断地加强调查研究,能动地去反映变化了的情况。这样,主观世界才能随时随地跟上情况的变化。正因为栗裕重视调查研究,注意情况的准确性,所以他的科学预见才有客观依据,才做到百战不殆。
    战争的实践验证了粟裕预见的正确性
    粟裕一生打了很多胜仗,提出了许多带有科学预见的关系战略全局的建议。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盘算着在中原如何集中两大野战军打大歼灭战,变被动为主动造成战机转折的问题。豫东战役是粟裕科学预见一系列战役中重要的战役之一。1948年1月27日,毛泽东发电报给粟裕,要他率领一、四、六3个纵队下江南,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以调动一部分敌人回防江南,减轻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粟裕经过反复考虑以后认为这一行动利少弊多,还不如留在中原集中刘、邓和陈、谢大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更为有利,而且利多弊少、因而,提出了三个纵队不下江南的建议。这时候的粟裕刚40出头,在当时各战略区领导人中.是一位身经百战、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年轻将领。作为第一线高级指挥员的粟裕,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不顾个人得失,敢于大胆地对中央重大行动部署提出不同意见,实在是难能可贵。作为最高统帅的毛泽东,能够实事求是地采纳部属的不同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战略部署作重大调整.那更是了不起,对需要高度集中的军事指挥来说,更是难能可贵。
    栗裕在毛泽东面前立丁了“军令状”后,返回部队,用他那高超的指挥艺术,精心组织了“取开封.攻敌必救”的豫东战役,打了一个空前大规模的歼灭战,一举歼敌9万亲人,创解放战争以来歼敌的最高纪录。他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强东战役的胜利打破了中原战场的值局,战争的主动权完全孽握在我军的手中,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才有后来围城打援的济南战役、决战推海的淮海战役、百万雄师的渡江战役、既要攻克又不要打烂的上海战役。
    豫东战役的胜利,充分说明栗裕军事预见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是具有军事才华、指挥艺术的高明指挥员。
    五、学习粟裕的军事预见思想是现代战争
    我在栗裕同志身边工作了较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栗裕为什么能有那么多、那么好的建议,又为什么在高科技条件下对现代战争能提出独特的见解?根据我的了解,他有战略远见,看问题尖锐,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勤奋思维,坚忍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为了思考问题,他的性格都变了,变得沉静起来。他这个特点至今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经常看到他陷入沉思之中,和他一起散步时他也是很少说话。这种情况,在每次重大战役发起之前,或者在考虑向中央提建议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不仅在指挥作战时废寝忘食,就在考虑问题时也是聚精会神。他往往是超常、超前地想问题,脑子用到了极限,就靠安眠药维持睡眠。在勤奋思维的问题上,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吹、拉、弹、唱和体育活动本来是他的爱好,他都放弃了。智慧、才华、打仗的本领、科学预见的思想源于勤奋思维之中。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比常规战争更具有复杂性、尖锐性。如果说常规战争需要科学预见,那么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更需要科学的预见。因为现代战争的特点具有空前突然性、广泛性、紧张性、快速性、剧烈性。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不能没有科学的预见。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究竟如何打法,粟裕以他的战略眼光、远见卓识和科学预见的思想,发表了很多独创性的论述,给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出回答。粟裕说;“同志们非常关心未来战争的作战问题。对这个问题,我虽然是过去打过几十年仗,也曾单独指挥过几十万大军作战,但对未来战争还没有经验,也缺乏知识,所以,这个问题颇费思索。”这就是说,粟裕还是希望我们大家对现代战争多动动脑筋。
    今天,我们学习粟裕的军事预见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学习他总结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爱动脑筋、勤奋思维、坚忍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这是粟裕认识和掌握战争客观规律、夺取战争胜利的源泉。我们要像粟裕那样认真研究现代高科技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做好一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