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诗风古韵话朝阳-作者:薄文忠-朝阳诗话〖010期〗-朝阳诗话

    周梦晗诗风古韵话朝阳/作者:薄文忠/朝阳诗话〖010期〗-朝阳诗话

    周梦晗


    朝阳,是诗意的朝阳。
    当我们翻阅朝阳历史,当我们行走朝阳大地,感慨最深的是诗!是诗,赋予了朝阳美丽的名字:“凤凰生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那臻美的诗句,为朝阳披上一道金色的光环。
    朝阳是一片神奇的沃土,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世界古生物化石宝藏,绽放过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这里,舜筑柳城,孤竹古国,是商王室的故乡。这里,秦汉晚钟激荡,三燕铁骑碎霜,唐宋战旆猎猎,大辽鼙鼓震响。这里,是佛教圣地,两佛舍利,回响着梵音禅韵佛光。秀美的山川充满着诗意,朝阳,是诗化的历史,历史,赋诗意予朝阳。
    来到这里的文人墨客,自然或不自然的都用诗抒发着自己的情感。想象着魏武曹操北伐乌桓挥师柳城,得胜回途,才有了《观沧海》的遗篇;边塞诗人高适,走进营州,用诗描述了眼前的景象:“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胡儿十岁能骑马”。小苏(辙)奉使契丹,在朝阳写下了:“孤城千室闭重闉,苍莽平川绝四邻。 汉使尘来空极目,沙场雪重欲无春”。
    只有深深感受,感受朝阳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域风情,特殊的人文环境,才会有这样的诗。
    遥远的诗,在遥远的朝阳吟唱。
    大约在1700年前,大凌河边马匹的撕咬,造成了吐谷浑与慕容廆兄弟间的争执,使得吐谷浑负气出走,执意西迁。公元307年冬,慕容廆定都龙城(朝阳),国号前燕,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思念远在甘肃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写下了《阿于歌》,驿寄给远方的庶兄。
    “阿于西,我心悲,阿于欲归马不归。为我谓马何太苦?我阿于为阿于西。阿于身苦寒,辞我土棘住白兰,我见落日不见阿于。嗟嗟!人生能有几阿于”。(阿于,契丹语:意为阿哥。于音wu)。
    这大概是迄今所见朝阳人写的最早的诗。
    一首《阿于歌》,在凄美、苍凉中寄寓着兄弟的深情,那飘向远方的声音,令人心颤。由是此歌广泛流传大西北,历千年而不衰,演绎成至今仍在大西北传唱的“花儿”。

    时光流弋,诗也伴着时光流传。
    唐朝是诗的国度。《全唐诗》载诗人2339位,营州柳城郡有三:徐知仁、徐放、史思明。
    徐知仁,开元时人。兵部尚书张说往朔方军巡边,唐玄宗李隆基写下了《送张说巡边》诗,近二十位臣属奉和,其中有著名诗人贺知章,徐知仁亦在其内。其诗《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圣德膺三统,皇恩被八埏。大明均照物,小丑未宁边。国相台衡重,元戎庙略宣。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问罪阴山下,安人属国前。度关行照月,乘障坐消烟。北阙纡宸藻,南桥列祖筵。耀威当夏日,杀气指秋天。鞞鼓鼋鼍振,旌旗鸟兽悬。由来词翰手,今见勒燕然”。
    徐放乃徐知仁孙,为武元衡西川从事,后为衢州刺史。诗人聚赋,为古时文人一特色。元和年间一个中秋,剑南节度史武元衡与十余位诗人才俊是聚会成都锦楼,融融月色中,徐放写下了《奉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来字》:
    “玉露中秋夜,金波碧落开。鹊惊初泛滥,鸿思共裴回。远月清光遍,高空爽气来。此时陪永望,更得上燕台”。
    有唐的诗空中,朝阳的星闪闪烁烁,是为朝阳的骄傲。至于史思明,这个令唐王朝一颓不振的大恶人,诗也好不哪儿去,不说也罢。
    辽之契丹,尚武而祟文,诗亦居其间。
    辽契丹地处北域,以铁马驰行,受汉化影响,文墨也其所尚,特别圣、兴、道三宗,雅好词翰,咸通音律。僧人智化,为崇禄大夫检校太师行鸿礼卿、普门大师赐紫沙门、辽天庆寺住持僧,辽道宗時人。朝阳为辽兴中府治所,佛事发达,今存诸多塔寺,多建设于辽。公元919年,智化用时三年将一块璞玉雕成玉石观音,置于凤凰山天庆寺,感慨之余,写下两首诗以记:

    “见说曾为上马台,堪蹉当日太轻哉。故将积岁旧凡石,又向斯辰刻圣胎。月面浑从毗首出,山仪俨似普陀来。愿同无用恒为用,不譬庄严木雁材”。

    “方池波面蹑花台,瞻奉无非唱善哉。外观熙怡慈作相,内含温润玉作胎。刻雕数相生前就,接引专期没后来。故我至诚无懈意,三年用尽两重材”。
    此诗一出,倾动朝野,达官贵人瞩目,竟有24人写诗唱和,中有两位当朝宰相,两位辽代状元,有兴中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大辽寿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建碑,刻“玉石观音唱和诗”于其上,石碑立于凤凰山天庆寺中。

    历史渐行渐远,而留下的诗如流霞,仍映照着朝阳的天空。
    赵秉文,金大定二十五年进士,也为一代名流。金史说他“仕五朝,官六卿,自奉养如寒士,赞他为“金士巨擘”。其尝游凤凰山(古称龙山),留下《龙山怪松》绝句:
    “自笑书生骨相穷,倒骑驴看两三峰。天东稍喜无碑读,踏雪还来看怪松”。
    元代之初,有姚燧为柳城人氏,出身名门,师从硕儒,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元朝著名文学家。清人辑有《牧庵集》。其以一首《凭栏人》广为传诵: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清李调元,名震巴蜀,被称为“蜀中怪才”。李调元有《渡大凌河》:
    “问渡大凌河,风声响树柯。天连沙碛远,水入乱石多。苦雾苍苍合,流云淰淰过。不知迁土客,思乡竟如何?”
    诗是历史留下了的痕迹。大凌河诗碑林,精选了古人描写朝阳的诗句,镌刻于石,悠然清美。但我更是欣赏“龙城三塔金燕稠, 九凤朝阳几千秋。 烟锁凌霄声名古, 白狼金波卧小舟”这首,轶名的清人绝句,精致地再现着百年前朝阳的风光。
    迤至近代,诗人辈出,灿然于文坛之中。
    尹湛那希,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也是诗人,大量的诗作收入到他的小说《泣红亭》、《一层楼》《清史演义》之中。还有,后世有蒙古族哲学家罗布桑却丹和宫廷画家张瑨,均以才学称世,而诗词也颇作佳传。及至于民国时期,诗人辈出,如许植桐、许植椿兄弟、文奎、汪棣昌、沈芝、张丕谦、林奎翰、哈达清格、高秀峰等等,其诗多载于志书。
    诗,犹如鳞鳞波光,涣漾着夺目的光彩。这就是历史上诗的朝阳,现能搜寻到的诗虽十之仅一,但是在朝阳的历史文化中,仍闪烁着它特有的光芒,照耀着后来的诗者。

    薄文忠,辽宁朝阳人,网名辽西风、红雨。好文学,喜读书,工于诗词。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辽宁作家协会会员,朝阳诗词学会会长。近年来在国内报刊、书籍中发表诗词、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作品百余篇。创建北国诗词论坛网站,著有三博堂诗稿,主持多次国内诗词征文大赛,主编《凌河雅韵》《远古石韵》《韵起凌河》《永远的纪念》《朝阳诗词》等多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