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诗词入门⑨:七言律诗写法-青楼诗社

    周梦晗诗词入门⑨:七言律诗写法-青楼诗社

    周梦晗诗词入门⑨:七言律诗写法

    上篇讲到章法中的起、承,这篇接着讲转。先讲五律的转法。五律转法有两种:第一种转法,在承联写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写景,但又有明显的区别,角度要有所变化,要有开拓的内容。比如王维的《汉江临泛》,第二联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大写景,那第三联视角转换了,着重写水面之景,而且以动景为主,他写道:“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也就有了开拓变化。
    再比如他的《山居秋暝》,承联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写自然界的景色。那么第三联,你看他如何转,“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自然之景,转入人情风物了。这一下就鲜明、生动了。还有像杜甫的《登兖州城楼》,第二联写景:“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这是大写景,主要是针对自然之景。而第三联转折,写道:“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这是人文之景,明显有所不同。我建议大家如果两联都写景,第二联最好是自然之景,第三联写景则加入人物、人文,这样区别会明显一些。
    第二种转法。到了转句,我们就不要再停留在景语上,要干脆利落地从景语转入情语。如果承句是写景的,转句就是对起句和承句所产生的思考或者感受;前者是直观的,客观的,后者是一种主观上的反应,然后结句再概括一下整个诗的主题,全诗就这样的出来了。这种写法,最为常见,转句由景入情。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第二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明显是写景,而第三联则转道:“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下子就转入抒情了,干脆利落。
    还有那首有名的《旅夜书怀》,第二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是旅途所见之景,而后面则说:“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也是干脆利落地转入情语。老杜的律诗,章法最为明显,也最易学,故而成为后世师法的对象。不光老杜,我们看孟浩然的五律,也是承联景,颈联情的写法。像《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第二联说:“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这是写景,到转联写道:“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这就是抒情了,章法很清晰。
    还有他的《过故人庄》,极为有名,第二联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写乡村所见之景,但第三联转入人事,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写人物活动,也可算作抒情。他的名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第二联写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是大写景,气势很足,第三联转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就是抒情了,由洞庭湖引申到“无舟楫”,比喻无人援引,就衔接得很紧,而转折又转得很干脆。五律转法,以第三联转入情语,最为多见,也最为好写。

    七律转法,则跟五律第二种转法类似,由景语转入情语,很少有第三联再写景的,因为这样容易板滞。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都是这样,比如杜甫的《登高》,第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第三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情。还有他的《秋兴八首》第一首,第二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写景;第三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转入思乡之情。
    我们还可以举别人的例子,刘长卿的名篇《长沙过贾谊宅》,第二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景,这景中有人;第三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切入抒情,缅怀贾谊。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第二联写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第三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转入自己的活动,算作抒情范畴。
    当然,古人七律也有第三联继续写景的,比如崔颢《黄鹤楼》,第三联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景就很鲜明。还有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第三联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照样是写景,很出彩。祖咏的《望蓟门》,第二联写:“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这是写景,而第三联写:“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还是写景。不过这两联大有不同。颔联是写边塞环境之险恶;颈联是写战场形势之紧张、地形之重要。
    但是七律,第三联继续写景的写法,不容易把握,惟高手能运用自如。所以大家若写七律,最好还是按照颔联景,颈联情的写法。转的时候,要注意两点问题:1、做好衔接性,不能断裂。我们转的时候,不要只顾着转,还要注意衔接,不能断裂。格律诗中,每句都要独立完成不同的任务,但每一句与前一句都要关联,也就是要衔接,不能断裂,因此,转句自然要与承句衔接好,不能断裂。2、要转得到位,并给合句作好准备。
    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我们还要注意让转句为合句做好准备,转句转好了,合句就顺势而来。好,最后讲合句。大家都知道,合句是律诗中的七八两句,那么合句是怎样的,我们当如何去写?我们前面几讲已介绍过起句、承句、转句的功能,起句在诗中起引领的作用,承句的功能是承接、扩展起句的主要景色,并为转句做好准备。转句的功能是转折、深入。

    那么,合句的功能是什么呢?合句也就是结句,结,结束。在绝句中为第四句,律诗中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前三联,作一总结以收笔。古人云:“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就是结句要做到言尽意不尽,要把作者引到你句号之后无穷无尽的回味。对于律诗而言:1.合句的前分句要收住前六句,对前面六句有所总结。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还要为后分句做好铺垫。
    3.合句的后分句要注意扣回起句。4.合句的后分句要做到言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律诗的合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可以情结,也可景结;可言哲理,亦可出警句……请看南宋文天祥七律《过零丁洋》的合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个人出生作铺垫,第二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历史背境相承接,以及第三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情感转折,才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千古传颂的合句。
    前面的三联,诗人通过纵横两方面的描述和抒发,把国仇家恨渲染到高潮,沉郁悲壮的情绪也推到了极顶。此时此刻,作者仍然斗志昂扬,慷慨陈词,表达了他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直抒胸怀的合句,成为合拢全篇的警句。关于合句,要多阅读,多体会,多创作,方能明白。最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效果最佳。我上面讲的是理论,如何转化为你的创作实践,肯定少不了你的创作尝试。
    虽说“千个师傅千个法”,但要步入诗词的文学殿堂,就必须掌握、运用“起承转合”之章法。此章法既是独立的要法,又是整体的工艺流程,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只有认真学习、研究并借鉴古今诗人词家的创作手法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灵性构思能力,就可以把心目中的亮点变为笔下的亮点。
    接下来,简析一下七律的发展及特色。至于七律创作,要写好,需要很深的语言功底,否则东拼西凑,词不达意,为了中间两联对仗,都要耗尽脑汁,写出来往往生硬。
    所以这最后一篇,就算专章讲七律,功底不到,大家肯定还是写不好。这不是课程如何讲的问题,还是大家先多从五绝、七绝、五律尝试创作,再多阅读古人七律,等有了一定积淀,再来写七律,就会事半功倍了。这里略述一下七律。

    在七律的发展史上,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是两个重要人物,他们是较早的能写出标准七律的诗人。我们来看沈佺期这一首比较有名的诗。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是一首很符合格律标准,也严格遵从起承转合要求的七言律诗。写闺中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思念,缠绵宛转,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非常生动感人。这首诗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景语与情语的交融、烘托。你看第一句,讲到少妇在郁金堂孤栖的情状,紧接着第二句就写到“海燕”双栖,这样以海燕双栖,反衬、对比闺妇孤栖,就属于加一倍写法,更深刻地写出了少妇的孤独。
    然后第二联上句景语,下句情语;第三联则是上句情语,下句景语。就是情与景的交融,运用得很好。我们重点来看合句。首先“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两句以问句结,婉转而又韵味。其次,女主人公含愁思念良人,这个时候偏偏月亮透过光来照着她,好像看穿了她的心事,这时女子不免迁怒于月光,有埋怨月色之意。其实,月亮是无知、无情之物,但在人看来,却似乎窥透了她的心事,使她不禁生怨。
    这是无理之句,但这种无理之句,反而很有韵味,很深挚,效果极佳。李白也写过类似的句子,他有一首《春思》,写道:“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你看最后两句,就是当思妇思念情人的时候,春风闯入罗帷,引起她的嗔怒。她就说,春风啊,我又不认识你,你干嘛在我思念情人的时候,这么唐突地闯入我的罗帷?仿佛对春风,充满嗔怨。
    这也是无理之句,把个人的愁苦转化为对自然之物的迁怒或嗔怪,这种结法,其实是很有韵味感的。接下来,我们接着说七律的发展。七律到了盛唐人,像王维、高适、李白、李颀、崔颢的手里,进一步发展,表现手法,所写题材也都有所突破的。但其实都不是特别成熟,尤其没有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直到杜甫,通过对七律的精心探索,进行尝试创作,再加上他的苦吟精神及浑厚博大的知识积淀、情感积淀,才把七律这一体裁的诗歌形式,推向巅峰,彻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里随便举几个杜甫七律中的经典名句,你感受一下那种阔大的境界、铿锵有力的节奏及浑厚深邃的情感思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宿府》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咏怀古迹》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咏怀古迹》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野望》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诸将五首》
    这样的名句很多很多,读起来真是掷地有声,悲壮、雄浑,一点也不颓靡。杜甫面对如此悲苦的人生,但他的人生追求,却永远是昂扬的。即便悲伤,也要显得壮烈,而不是自怨自艾,牢骚满腹。这便是境界。

    七律发展史上,除了杜甫,像中唐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元稹、柳宗元,都写过很出色的名篇。但其实,并不以此擅场,像白居易、元稹,以新乐府诗及歌形体诗著名,产生了著名的元白“长庆体”。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是典型代表,洋洋洒洒,写得很长,也写得淋漓尽致。这个需要很高的功力以及很大的词汇积累量。
    后来清代的著名诗人吴伟业(号梅村),以歌行体擅场,人称“梅村体“,就是明显受了元白“长庆体”的影响而自成一家,最有名的一首是《圆圆曲》,有几句你肯定听过,像“冲冠一怒为红颜”“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一代红妆照汗青”“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等,非常脍炙人口。至于韩愈,擅长七言古诗。因为他是散文大家,喜欢以文为诗,所以诗写得既古奥难懂,又读起来很不顺畅。
    但他水平高,写得很有功力、风骨,所以成就极高。宋代苏轼、黄庭坚深受他的影响。像刘禹锡擅长怀古的七绝以及《竹枝词》一类;柳宗元擅长写山水的五古等等,各有所长。直至晚唐,李商隐的出现,把七律再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晚唐最擅长七律的是李商隐和温庭筠,但温庭筠的成就远不如李商隐。李商隐对七律的把握绝对属于炉火纯青。七律史上,杜甫是一个高峰,李商隐是另一个高峰。之后,便难以为继了。
    即便还有大家,像苏轼、黄庭坚、元好问、龚自珍、黄景仁等,但都达不到这两人的成就,颇有逊色了。杜甫和李商隐的七律,是各有千秋的。但李商隐明显受到过杜甫的影响,包括后来擅长七律的诗人,没有一个不受杜甫的影响。这就是杜甫为什么是集大成,为什么被称为“诗中之圣”。他对后代诗人的影响极其深远,凡是后代所有诗坛大家,没有一个不被杜甫深深浸染的。
    这一点,李白远远不能比。就像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圣人,为什么被称为集大成,便是因为他对整个中华民族后世人格的浸染,太深太深,别人根本达不到这样的影响。而李商隐的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绝对是极其具有特色,与其他所有诗人都是迥为不同的。这是他的诗,最大的亮色,也是其他诗人所无法取代的方面。李商隐的七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外向型为主,明显受杜甫影响,有学杜痕迹,但又能学到他神髓的方面。

    这类诗以咏史、怀古、登高、抒发个人怀抱为主,寓意比较明显,不是很晦涩难懂,但写得极其出色。第二类七律是李商隐独有的风格。这也是李商隐能屹立于诗坛,任何人都掩不住他的光辉所在。这类七律,以大量《无题》诗以及类似无题诗的形式存在,充满了非理性,感性很强,并且很幽微深渺,历来众说纷纭。想他的《锦瑟》诗,归纳起来,都有50多种解释的观点,并且好像都说的蛮有道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李商隐自己在表达情感方面,可能这种情感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或者是他故意选择了这种朦胧隐约的表述方式。他很擅长挖掘诗歌语言的歧义性,最终导致诗歌解释的多样性与纷繁性。他的七律是向内的,他从内心世界里挖掘出一个广阔的空间,传达出来,使之写出了与前人迥乎不同的感受。
    下面是七律的4种格式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句末有“韵”字,需押韵,“句”字不押韵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〇 ⊙● ●〇〇韵 ⊙● 〇〇 ● ●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〇〇 ● ●句 ◎ 〇⊙● ● 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〇 ⊙● 〇〇 ●句 ⊙● 〇〇 ● ● 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〇〇 ● ●句 ◎〇⊙ ● ● 〇〇 韵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〇 ⊙● 〇〇 ●句 ⊙● 〇〇 ● ● 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〇〇 ● ●句 ◎〇⊙ ● ● 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〇 ⊙● 〇〇 ●句 ⊙● 〇〇 ● ●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〇 〇 ● ●句 ◎〇⊙ ● ● 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〇〇 ● ● 〇韵 ◎ 〇⊙ ● ● 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〇 ⊙● 〇〇 ●句 ⊙● 〇〇 ● ● 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〇〇 ● ●句 ◎〇 ⊙ ● ●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〇⊙ ● 〇〇 ●句 ⊙● 〇〇 ● ● 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〇〇 ● ●句 ◎〇⊙ ● ● 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〇⊙ ● 〇〇●句 ⊙ ● 〇〇 ● ● 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〇〇 ● ●句 ◎〇⊙ ● ● 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〇 ⊙ ●〇〇 ●句 ⊙● 〇〇 ● ●〇韵
    七律我们就讲到这里,大家可以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学习写一首七律,发到留言区。
    另外整个诗词入门的九篇文章都整理出来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往期文章:
    诗词入门①:平仄与四声
    诗词入门②:韵脚与押韵
    诗词入门③:格律(替、对、粘)
    诗词入门④:格律(孤平、三平尾、拗就)
    诗词入门⑤:诗的命题与立意

    「青楼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