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晗诗词作伴好踏春,不负人间四月天(桃之夭夭篇一)-CNCE中诺通讯

    周梦晗诗词作伴好踏春,不负人间四月天(桃之夭夭篇一)-CNCE中诺通讯

    周梦晗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花是天地灵秀之所钟,美的化身,赏花,不仅在于悦其姿色,更而知其神骨,如此方能遨游在每一种花的独特韵味中,而深得其中情趣。如古人所言:“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



    东风第一枝---迎春花,别名黄素馨、金腰带,迎春之花,其色最炫,或五出,或六出,灿若日华。不待他花睡足,伺谷风初现,则花开满枝,故曰“东风第一枝”。
    “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 南宋宗室文人赵师侠描绘的多好啊,那金灿灿的迎春花,就像是珠光宝气的金腰带装点新枝,先于百花而绽,纵然此后繁华似锦,也需低了这最新开放的迎春一等。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白居易赞迎春尚无花时已然绽放,正如古人将迎春与梅花、水仙、山茶并未“雪中四友”,虽未带梅花傲雪的锐气,不似水仙幽香的清恬,却也不是桃李那般流俗之物。
    纵然迎着未暖的春风,不愿与他花争艳,但迎春也有被人挖苦的时候----"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清人赵执信的《嘲迎春花》却偏说迎春花的金黄色是“偷”来的,春寒来袭,花开凄苦憔悴,却是最先迎合东风,这或许是作者指桑骂槐,暗讽那些善于钻营的宵小之辈,只是可怜了迎春花妄受诘责。



    桃花:桃花五出,其色灼灼,若佳人之容貌,仲春最盛。花先叶出,不带杂绿,待花落罢,叶乃蓁蓁,果亦渐繁茂。
    说到桃花,我们最熟悉的诗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唐人崔护科考落榜,兀自在城南郊区的山野小径上信步喝闷酒,遇一村居,酒渴求饮,叩门,久侯,有一女子自门隙窥问,崔护报以名姓。女子开门取水,而后便独倚小桃枝之下,脉脉含情,娇姿媚态,绰有余妍。
    感谢,离去,攻读,中榜。崔护忽而思念桃花之下的娇媚女子,情不可抑,即往寻之,但见门庭如故,然而杳无人声,只余院中桃花依旧。崔护满心惆怅,便在门扉上题了此诗。待数日后再至山村,只听得院中有一老者哭泣之声,老者乃为女子爹。原由是,自崔护与女子相见之日,便对崔护一见倾心,只待他再度造访,便欲提亲事。这一等竟是一年,崔虽至,但女子却外出,失之交臂,回来见了门上诗句,以为就此不再相逢,以至思念成疾,恹恹数日而亡。崔护大哭,跑至亡女床前大哭大呼:“护在斯!护在斯!”少顷,女子竟悠悠转醒,死而复生。从此,才子与佳人喜结连理,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也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之中,留下了“人面桃花”的佳句为人传诵。
    “千朵浓芳绮书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晚唐的白敏中老师把这桃花的姿态描绘的淋漓尽致:娇柔烂漫,聚集满枝,恍若红霞随暖风飘摇。春日的桃花,因着先叶而开,便被苏东坡称为“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比之别类春花,桃花可算作初春时节里最鲜亮的一群,待花残时,杏花李花,乃至海棠蔷薇,才翩然次第绽放,故而春色满园,桃花可谓首当其冲。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室其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周南·桃夭》的桃花,却是指出嫁的少女。桃花早绽,正与少女的芳龄相若,花开绚烂,又如少女的欲迎还拒,百媚千娇。也说倘若新妇面色如桃花般红润娇嫩,定是养育的当,身体健康,如此这般,方能生儿育女,繁衍子嗣,故而“宜其家室”。因而《桃夭》不但赞桃花之艳,也盼花后多子,枝叶繁茂,荫蔽宗族。



    棣棠:棣棠之花金色,灿若日华,原为五出之花,因人繁育,亦有重瓣者,浑如秀球,无蕊不实。古有“常棣”,一名“棠棣”,鄂不韡韡,扶瓣而挺,以喻兄弟之情。
    唐宋时一提起棠棣这种植物,人们自而然会想起兄弟情义,这之间的联系,则要追溯到先秦时《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里的“常棣”就是棠棣,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棠棣花开放,美丽又明亮,如今的世人,兄弟最亲近。棠棣与兄弟情谊的关联,是古人通过明察而得出的:棠棣花的花瓣为花萼遮挡风雨和烈日,而花萼则坚强将花托拖起来,这就是兄弟之间互相帮扶的典型写照啊。
    棠棣花瓣零落,只剩下花萼孤单的拖起一片虚无,这在古人看来是异常伤感的,喻意兄弟分散,依此人们也就多用“棣萼”来寄托属于兄弟之间的想念。晚唐名将高骈就写过一首这样的诗:“棣萼分张信使希,几多乡泪湿征衣。笳声未断肠先断,万里胡天鸟不飞。”这首《塞上寄家兄》便是用棣萼来比喻远隔天涯的兄弟。



    紫藤:紫藤之花绝类豆花,诸瓣包裹,而其色淡紫,累累悬垂,植于架上,可为花帘。其老藤粗硕,遒劲苍然,蜿蜒蔓去,若螣蛇潜龙。
    春日融融,紫藤花开满架,仰头观望,如紫蝶般飞舞的花丛之间,阳光斑驳的跌落,捧一书卷,怡然自得,或把酒啖花,不亦快哉。清人刘因之《朱藤》之诗,说的就是这种美感:“蝶蜂纷午架,花气浓如熏。层阴覆四匝,唾绿化为云。铺席饮花下,飞英落芳樽。举酒和花食,可以最吟魂。”
    “漫道破除情事尽,长条柔蔓转依依。”紫藤的传说还常凄美的爱情故事有关,因为是藤,所以必须缠绕;因为缠绕,所以多与依傍、依附有关。李白也同样将紫藤比拟为柔美的女子,但他笔下的女子却并非凡人,而近乎天仙。“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盘绕的紫藤,随着通天的巨木插入云端,阳关照耀在紫藤花上,婉转啼鸣的鸟儿隐没于枝头,随着香气弥漫,仙子也漏出了美貌的容颜。
    但,也有不喜欢紫藤的,其中首推白居易了,一首长诗细数了紫藤的诸般不是。“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谁为好颜色,而为害有余。”紫藤花开的还算不错吧,但这植物有四大害处啊----“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你看树下的藤条盘踞,就像躲在暗处阴险的蛇;枝头的藤条,则像是绞索;被紫藤盘绕的树,好可怜,因为紫藤的束缚不能自由生长,最终形如枯槁;至于在空中飘荡的藤条,本身无所依凭,却洋洋自得。
    其实,白居易批评紫藤的目的,在于拿这几大害处,来比拟依附权贵、巧言令色之辈,乃至心若蛇蝎的妇人:“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白居易自是以诗讽喻,劝奉大家早早查明身边的小人,以免如被藤缠绕的枯树,纠结深陷,悔之晚矣:“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毫未不早辩,滋蔓信难图。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老师发出此等警世之言,迄今仍有现实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