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劳动局【青州人文】南阳城外四座古桥今何在-今日青州

    【青州人文】南阳城外四座古桥今何在-今日青州
    《潍坊日报·今日青州》是经潍坊市委批准,由潍坊日报社主办、青州市委协办的报纸,是青州市最权威的主流媒体,也是青州境内唯一具备国家正规刊号的平面媒体,最具公信力和导向性,是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紫云中学,发行量3万份。为对开大报,彩色印刷,内容丰富多样,贴近群众,可读性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是客户刊登广告的理想媒介。
    青州古城(南阳城),周长13华里,设四门,每门双层以色列金蝎,中有瓮城。东门曰“海晏”、西门曰“岱宗”、南门曰“阜财”、北门曰“瞻辰”。过去筑城池,为利于守城,绕城一周都挖有几十米深的城壕,引水入壕,形成以水围城的护城河。项茜乔河上置提放灵活的木板桥曰“吊桥”。青州古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只在城东、南两面挖有城壕,西、北两面则是依南阳之水所替代刘志兰。古时的吊桥,在历史上确实为古城的安全防御起到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吊桥以渐渐失去它的战略作用,而陆续将活动式的吊桥改建为永久性的石桥超度经。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元明以来,青州的吊桥已不复存在,全部陆续改为固定式的石桥清蒸黄花鱼。上述四座城门外的石桥,历经500多年的沧桑史,除万年桥仍保持原貌外,其余的三座石桥有两座较为完整地埋入地下,一座改建。现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述及笔者的记忆,分别将以上四座石桥作以简要概述。
    海岱桥
    海岱桥,位于东门海晏门外20米处的护城河上,今穆斯林早市北首处,为一孔石桥。桥长15米蜷川实花,宽6米,高5.1米,桥栏板高0.9米,石雕花瓶、云头大镂,桥南正面镌“海岱桥”石匾额。据史料记载,此桥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由都指挥使叶大旺建,天顺四年(1460),正德四年(1509),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相继重修。海岱古桥,西接海岱门,向东四五十米处即是海岱阁,百米之内海岱三景连成一线,其景美不胜收。桥下柳泉之水穿流而过,桥北不远处有历史胜景“东池泛舟”,再经水磨亭汇入南阳之水。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穆斯林市场时,将桥南之城壕洼地填平(与桥面持平),将桥洞全部埋没,但北向面仍为原貌极道兵器。时隔十余年后,北向面洼地当做垃圾场,北之桥洞年余便被垃圾全部埋没。二十世纪末,南京市劳动局为便于排污,曾将桥南挖开修下水道,桥南之正面有幸风姿重现,惜挖掘机挖到桥壁时,将桥洞上方的“海岱桥”石匾挖为两截大唐暖阳阳,石匾重被填埋地下。现此桥仅露桥面难见桥身。
    东门外的海岱桥
    永济桥 “永济桥”原名“狮子桥”,位于西门岱宗门外30米处的南阳河上,为一21孔滚水式石墩桥,是古时青州通往张、莱、泰、兖一带的重要驿道。桥长42米大戏法,宽2.8米,高0.8米。据《青州市志》载:“永济桥初建于北齐天宝七年(556),”后历代多次重修。明天顺年间印海蓉,山洪暴发冲毁局部。清咸丰六年(1856),益都知县张槃重修,将“狮子桥”改称“永济桥”,并亲书“永济桥”三个篆书大字,镌碑立于桥头东首南侧b哥的一天,现“永济桥”碑刻仍珍藏在青州市博物馆内。旧时的永济桥,桥基底全部用大石板铺设,清澈的南阳水潺潺从石板上流过,笔者童年时常约玩童在桥下戏耍,在水下的石缝里捉鱼摸虾。桥西首迤北便是顺河楼,楼南侧有老垂柳树一株,柳枝垂拂水面,青州十大景“阳溪晚钓”就指于此。1985年,原益都县人民政府修建洋溪湖,将永济桥全部拆除,在原址改建成一座三孔石拱桥磁力永动机,名曰“玉带桥”。新桥长61.38米,宽7.9米,桥中孔高4.76米,宽5米,两边拱孔高2.7米,宽2.97米,桥南立面嵌“玉带桥”石匾额,此桥与东侧古城墙,西侧顺河楼融为一体,成为西门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西门外的永济桥云山桥
    云山桥,位于南门阜财门外20米处的护城河上,今郡怡都书画古玩城东侧,此桥是一座十分坚固的一孔石拱桥。桥长15米,宽5米,高约8米,两边桥栏板为石砌型高0.8米。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云山桥在府城南门外绝无仅有造句,明洪武十五年都指挥使王德修”。云山桥的建造颇具独到之处,桥洞宽约2米麻宁,高约8米,西立面为迎水正面。从西向东望去,正面有“云山桥”石匾额,下半部用大条石砌筑,上半部为不规整的小条石砌筑。地势西高东低,当年的设计者便特意将东立面的桥洞底部开始向下用条石砌成台阶状,桥洞之水经台阶跌水奔泻而下,形成台阶式的瀑布,遇有山洪十分壮观。据笔者童年时的记忆,桥东侧的壕沟比桥面低十余米,沟底的树梢,仅高出桥平面一两米,行人站在桥上往下看,阴森森的深涧无不望而生惧。史载菁客,历史上壕沟内有许多地参天呱啦叶树(杨树的一种),风一吹哗哗作响,形似下雨,故名“南楼夜雨”,为青州古十大景之一。云山桥上的石匾额,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尚完好无损,八十年代后不知去向。 云山桥在郡怡都古玩城开工前,一直保存较为完好。开工后,市里的领导考虑到云山古桥的重要历史价值,曾责令建设单位务必保留此桥,并建议以桥为中心辟为一处重要的景点。建设单位也曾一度把云山桥以西方圆数十平方米的地面,下挖四、五米,露出了云山桥的原貌。不知何种原因,施工方不久又将深坑填平,将桥埋入地下,后在古桥的上面新建了一座云山桥,形成了现在的桥上桥。
    南门外的云山桥
    万年桥
    万年桥,位于南阳城北门瞻辰门外南阳河上,此桥以巨石构筑,为一七孔石拱桥。全长65.3米,宽8米,高7.9米,拱洞宽5.4米,高6米。桥栏板高1米掏宝王,东栏杆石柱41根,柱顶雕宝瓶22个,狮子19个。西栏杆有石柱37根,宝瓶17个,狮子20个。栏板上浮雕《二十四孝图》、《松鹤同寿》等图案,桥之西侧的迎水面,雕有龙首长须水兽,据传说此兽有吞吸洪水之神功。 万年桥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至少在宋代明道间(1032—1033),夏竦知青州时蔡鄂,取大木数十根,架为飞桥,造就了我国第一座木结构虹桥。曾肇撰《修桥记》,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书丹,并镌石立碑。明弘治七年(1494),洪水泛,碑桥全毁。万历二十二年(1594)知府夏一凤,知县刘养浩重修,正式定名为万年桥。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嘉庆六年(1801)民国二十四年(1935)相继重修。万年桥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桥南首曾耸立着一座建筑十分考究的三门三顶式牌坊,此坊不知始建于何年代。三十年代初,国民党县长杨九五邢凯轩,嫌牌坊影响汽车通行而拆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红卫兵便以破“四旧”为名,将桥栏柱上的狮子、宝瓶全部砸掉,栏板上的二十四孝浮雕图,全用水泥抹盖,栏板上取而代之换成了文革内容的大字标语,一夜之间,古桥便换上了文革新装。期间,不乏有被批斗的“走资派”,所谓的阶级异己分子,不堪忍受百般折磨,跳桥而死。 1986年6月,市政府投资30万元,对万年桥进行了重修。从桥墩的龙吞口之上,重新砌石灌装水泥加固,按原样恢复了栏杆上的二十四孝图,重新雕琢了狮子宝瓶,将桥面由原来的8米宽扩至9.4米,桥两头雕刻了大石狮两对。工程于当年10月1日竣工,重修后的万年桥坚固美观,重现500年风姿,不仅成为古城青州的一座万年尺标,还是我国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有令衡)
    北门外的万年桥